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e农行动 正文

深耕现代农业新技术 东阳有个“80后”种粮“女汉子”

2014-04-09 10:29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陆遥 市委报道组 陈一点

  王美君在卡车上整理秧苗。

  浙江日报东阳4月8日电(记者 陆遥 市委报道组 陈一点)眼下,正值春耕备耕。在东阳市巍山镇莘桥头村,路两旁的稻田里机声隆隆,一派繁忙。一边是拖拉机来回穿梭,忙着翻耕;另一边已平整完毕的田地里,插秧机正在伴着“哒哒”的马达声高速运转。

  走近一看,只见插秧机开过之处,一行行秧苗整齐地挺立田间。皮卡车上,绿油油的秧苗显得生机勃勃。一台插秧机需要两人通力合作,年轻的农机手开机器,年长的则时刻关注秧苗数量,以便及时把苗添入机器。

  “老徐,你慢点,左边的操纵杆碰到秧苗了!”顺着声音一看,田埂边,一位梳着马尾、染着发的年轻女子让人眼前一亮。一问才知,她就是承租了这片土地的种粮大户。

  这名“80后”种粮大户名叫王美君,今年31岁。2008年,她辞掉城里的工作回到农村,用自己的积蓄和借来的一部分钱承包了100亩土地,开始了农民生活。六年来,她利用机械农耕、高新技术种植水稻,从一个一窍不通的小农民,成长为碧得丰粮食合作社理事长。目前,合作社总种植面积已达4000亩,帮助数十个小型合作社,200多户农民增产增收。

  “机械化插秧省时省工,而且插秧的效果好,我们年轻人更舍得去购买农用机械。”王美君说,正常情况下,一台高速插秧机1小时能插3亩田,效率相当于48个人工。“今年的人工费已经涨到平均每人120元每天,招工却更难了。”相同的劳动量,她使用机械能节省下不少的时间和工钱。

  “两台插秧机,一天差不多能插二三十亩。只要天气正常,我的田应该在4月底完成插秧。”王美君告诉记者,今年,她在巍山、六石、上卢等地流转了1400余亩土地进行水稻规模化种植。从4月2日开始机插,因为巍山这片地去年种过甘蔗,深浅不一,田里要排水,影响了机插的速度。

  “今年我们这里早稻种植的品种是‘中早39’,秧苗不错,相信插下去生命力也会很强。”东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粮油站工作人员董航顺介绍。

  “今年合作社的4000多亩早稻秧苗都来自我们自己的育秧中心。”站在田埂上帮忙搬运秧苗的王美君自豪地说。与土地打了几年交道,她深感半原始农耕方式的痛处。尽管有了插秧机、收割机等,但由于缺乏烘干设备和现代化育秧设备,大面积水稻的育秧以及收割后的人工晒谷,成了阻碍自己发展的“拦路虎”。要放开手脚干出一番事业,必须走现代化农业之路。去年,她在市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岩口村兴建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设立了现代化育秧中心和烘干中心。今年2月,还建设了育秧温室,完成了一万余公斤种子的育秧工作。

  “我的梦想,就是把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带进农村。”王美君说,她不仅想让老一辈农民感受农业新技术带来的成果,也想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发展现代农业的大军中来。

  在田间,我们碰上了前来检查早稻机插情况的东阳农业局副局长陈国胜。“今年早稻供种数量为10.2万公斤,比上年增加了20%,种植面积上也会有所增加。因为天气晴好,温度高,早稻的插秧时间较去年有所提前,在预定时间内完成春插问题不大。”陈国胜说,“现代农业,需要王美君这样有知识、懂技术的年轻人。”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陈丽丹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