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隔帐陈述千古事 灯下挥舞鼓乐声

浙大城市学院“行走的中国传统文化”暑期实践团赴嘉兴海宁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实践

2020-08-07 17:07:13  来源:浙江在线 通讯员 于骏 徐莹 蒋晨妍 高悦越 栾晓慧

  浙江在线8月7日讯(通讯员 于骏 徐莹 蒋晨妍 高悦越 栾晓慧)8月5日,浙大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行走的中国文化”暑期实践团来到嘉兴海宁市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海宁皮影戏演艺中心以及海宁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徐二男的家中,展开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宁皮影戏”的调研实践。

  位于杭嘉湖平原的浙江海宁,素以“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潮而闻名遐迩,让无数人“尽折腰”。这里不仅是作家金庸、诗人徐志摩等文人的故乡,也是已有近千年传承历史的海宁皮影戏的诞生之地。

1.JPG

  皮影戏台 摄影:高悦越

  海宁皮影戏来源于南宋,与当地的"海塘盐工曲"和"海宁小调"相融合,并吸收了"弋阳腔"等古典声腔,配以笛子、唢呐等江南丝竹,节奏明快悠扬,极富水乡韵味。同时,将唱词和道白改成海宁方言,成为浙江海宁民间婚嫁、寿庆、祈神等场合的常演节目。

  在静谧的海宁盐馆钱塘江镇上,住着一位以皮影戏为一生使命的老人,他便是海宁皮影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浙江省民间艺术家——徐二男。作为现在唯一掌握海宁传统皮影戏全套操作的民间艺人,出身皮影世家的他,十二岁就跟着父亲的戏班子一起走南闯北,十六岁开始登台演出,从此与皮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4.JPG

皮影作品 摄影:高悦越

  在他的皮影箱子里,装着他从彩色描绘到针线缝接亲手制作的皮影人物。这些皮影在他眼中是有生命的,只要皮影在手中一舞起来,那浸润着浓厚地方文化的戏台就又重新散发着它应有的独特魅力。“我没有什么文化,但(皮影)学在肚子里,随便什么时候都不会忘记的”,三百多本的传统皮影戏剧目,都深深地印刻在老人家的脑海之中。

  谈到传统的皮影戏与现在的不同之处时,老人家感叹:“之前皮影戏需要很多人演出的,现在的皮影戏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味道了。”尽管如此,老人家眼中对皮影戏的热爱却不曾改变,“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是老人家用来形容自己与皮影戏关系的一句话。虽然老人家已经不再演出了,但他为海宁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正因有着像徐二男老人这样无私奉献的传承人们,让海宁皮影戏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闪着耀眼的光芒。


10.JPG

孩童学皮影  摄影:高悦越

  继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后,2011年底,海宁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了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加大对海宁皮影戏的保护力度,市政府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海宁皮影戏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成立海宁皮影艺术团有限公司。

  现任海宁皮影艺术团团长、“朗家班”第五代传人——朗章铭分享了对皮影戏的见解。在对未来海宁皮影戏的展望中,朗团长就倡议现在海宁皮影戏在制作、演出、剧本等各方面加大创新力度,特别是人才培养。据了解,近几年,艺术团开展了许多关于皮影制作和剧目演出的活动,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真正爱上这项传统的民间艺术。

7.JPG

 摄影:高悦越

  “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伴着月光繁星,悠扬婉转的歌声淌过水面。却不知,在一方白布之上,已演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海宁皮影戏演绎的是光影故事,演绎的是南方生活,演绎的是中国文化。

9.jpg

 摄影:高悦越

  此次海宁之行,同学们与皮影艺术亲密接触,从非遗传承人身上体悟了手艺人对于皮影执着的追求,在皮影戏艺术团团长口中悉知了皮影戏所面临的老龄化现状,本次“探非遗”行动,同学们收获颇丰,期待下一站更精彩的呈现!

编辑:陈婷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