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3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云灵 通讯员 沈国强)钱塘江南岸、萧山东部,有一个因“瓜熟沥甜”而得名的小城——瓜沥镇。作为浙江省最早一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自2013年实现原瓜沥、坎山、党山三镇合并以来,现在已经成一个规模大镇、实力强镇和历史文化名镇。据记者了解,瓜沥镇占地面积126.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8.3平方公里;总人口33.13万人,户籍人口16.5万,2017年全镇实现GDP179.3亿元。
瓜沥人把环境的质变看成是城市自身的修为。自2017年开始,瓜沥开启了另一次蝶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在瓜沥片、坎山片及党山片三个集镇片区同步推进,全面铺开,瓜沥关于城市未来的想象跃出纸面。而此次以环境整治为抓手,结合小城市培育,瓜沥不仅全面向“脏乱差”宣战,更深挖特色,提升内涵,让山水田园和现代新城和谐共融。
深挖特色 紧抓整治之“魂”
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行动中,挖掘和发扬好当地文化,是“整出特色”“治出格调”的灵魂之举。负责此次系统整治行动的瓜沥镇党委副书记吕意,对城市环境的改造、提升以及各项综合整治颇具想法。他告诉记者,“根据三个整治区块的不同传统和内涵,我们在规划时就给出了三个定位:瓜沥是‘印象山水,魅力都市’;坎山是‘鹊桥越韵,风情故里’;党山则是‘诗画水乡,和美家园’。”这是要在定位上确立明晰的方向,这样城市的内在气质才能挖掘出来。
以坎山为例,坎山集镇内,钟灵毓秀的航坞山,历史悠久的古刹景区,都是现代钢筋水泥之外的清心净土。更有“祭星乞巧”的民俗活动,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据了解,每年农历七月初六夜到七月初七,坎山都会举办七夕乞巧活动,姑娘们穿针引线、比赛挑花,以此向织女致敬并祈求心灵手巧。“鹊桥越韵”的灵感也正是来源于此。
因此,有别于瓜沥和党山的风格,坎山集镇在整体设计时更注重山水自然和民俗特色的融合。为此,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振兴路上建筑的风格取名叫“航坞东望”,此外,还加强了振兴路生态公园景观,丰富植物配置层次,增设休闲游憩和康体健身设施等。这些富有诗意的称谓,以及这些富含地域色彩的措施,很大程度上浓缩了当地群众对环境、人文、愿景的寄托。
党山集镇则是将重点放在“家文化”的保护与弘扬上。境内许家南大房是萧山地区古民居中规模和年代的典型代表之一,在此次整治过程中,实施许氏南大房修缮,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就是党山的重要工作。
换位思考 让城市更有人情味
中午12点,瓜沥镇政府大楼一个关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会议上,坐满了雕塑家、规划设计院对接人、标识公司经理,议题集中在探讨瓜沥入镇口、街道旁的标识设置和雕塑形象。
“整治的会议一个月大大小小开得不少,归根结底是为了推进整治进度,提高整治效果。”吕意说,“当你走在一个陌生城市的街头,你不知道自己来到了哪里,该去吃什么好吃的以及如何去,这时候,如果街头巷尾的智能导视系统可以给你指引,并向你介绍小巷的名字、故事,你对这座城市会更有代入感。”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吕意和他参与具体整治的各部门强调得最多的,就是要换位思想,要把自己带入到一个活在当下的瓜沥市民,或者一个初来瓜沥的游客,甚至是一个途径瓜沥的过客。比如许多街头小巷的细节体现,大家集思广益,才能更好地优化城市功能。这次会议,正是为了讨论和落实这个想法。
除了智能导视系统外,瓜沥镇还在城市管理上别出心裁,全省首创配套编制了《瓜沥镇城镇环境管理标准导则》,让城市的管理者能更清晰地对照导则明确管理责任。
据记者了解,该《导则》明确与规范了总体要求、城镇容貌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城镇秩序管理、执法监督和保障等五大方面,并从实际可操作性出发,特别制订城市管理元素列表,一一列举并明确了每个元素所对应管理要求及其管理部门,细化到每个细节与角落,解决了管理落地问题,真正实现了建管合一。
瓜沥的努力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据介绍,今年以来,江苏、山东、广东等地类似地理、经济条件的小城市纷至沓来,到瓜沥对标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