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探访③

山水相融 巧创新路 宁波小城镇整治浓墨重彩新画卷

2018-04-02 16:26

  编者按:2017年是浙江省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首战之年,全省共有465个小城镇考核达标。2018年,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迎来新征程,更要有新作为。今年共有560个小城镇被列入达标计划,将实现全省70%的乡镇(街道)考核达标。 

  整治行动“向前走”,也要“回头看”。近日,浙江省整治办牵头开展“建设美丽浙江·聚焦整治风采”成效探访活动,浙江在线·浙江城镇网记者深入基层采访,展现各地整治成效,挖掘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为今年计划达标乡镇提供借鉴。

  浙江在线4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南希 通讯员 南苏)春意萌动,万物并秀。

  历经一年多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在宁波大地上,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正如春天里的桃花一般竞相绽放,遍地芬芳。近日,由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建设美丽浙江· 聚焦整治风采”成效探访活动走进宁波奉化大堰镇、江北区洪塘街道,一幅山水相融、产业兴盛、宜居宜业的美丽经济画卷铺展开来。

WechatIMG51.jpeg

大堰镇油菜花海与远处白墙黛瓦相融共生 南苏/摄

  大堰镇:民宿经济提振乡村旅游

  有着“大水缸”横山水库的大堰镇地处奉化区西南端,它也是宁波罕有的原生态保护植被完好、无污染的“天然世外桃源”。通过开发乡村旅游,大堰镇已逐渐形成以民居民宿产业为主导,集旅游观光、户外运动、生态体验为一体的休闲旅游综合体系。

  “如果说此前初具规模的民宿是1.0版本,那在小城镇整治之后,大堰镇的民宿已从2.0跃升为3.0版本。”作为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组长的大堰镇镇长汪尧平这样告诉记者。

  汪尧平介绍说,大堰镇致力于“镇区变景区”,按照“不大拆大建,存古风古貌”的理念,推行“微改造”模式,统筹抓好拆危、修旧、除破、改丑,重现“青砖黛瓦马头墙、粉壁秀阁朱漆梁”的乡村记忆。

WechatIMG50.jpeg

大堰镇后畈村下沙潭 南苏/摄

  在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大堰村王钫故居前,记者偶遇一位祖籍广东的新加坡人林先生。“这里生态资源非常丰富,我刚才一路看到了成片的桃花还有油菜花,有山有水,这是新加坡没有办法能比的。”林先生在啧啧称赞自然环境的同时,也道出自己对于新加坡旅游兴盛的看法:“人造也能成为亮点。”

  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大堰镇充分结合当地特色,利用本地能工巧匠,发挥“人造”的力量,就地取材砖瓦缸罐,打造瓜瓞绵绵、铁犁牛耕、鹤鹿回春等民俗文化。此举不仅为全镇居民额外创收,更为大家在共建共享中迎接美好新生活。

  来到大堰镇后畈村,百亩油菜花田和背后的白墙黛瓦相得益彰,不远处,生态绿道人骑驾“多道体验”。大堰镇全视角整治环境、多维度提升品质,百姓有满满的获得感,游客有沉甸甸的辛福感,2017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大堰镇实至名归。

  洪塘街道:巧创OEPC模式,融入“海绵城市”理念

  春回大地,宁波江北区洪塘街道姚江花园里,黄发垂髫在春光下或怡然小憩,或嬉戏奔跑,欢声笑语洒在这个洪塘街道最早的安置小区中。

WechatIMG825.jpeg

洪塘街道,老人与小孩在姚江花园里休闲 南希/摄

  一年前的场景,居民与社区并非此般融洽。

  建设于二十世纪初的姚江花园,在时间的推搡下逐渐显露出疲态:市政管网的排涝能力不足,在浙江频频“光顾”的台风等极端天气之下,小区内涝问题严重;停车位配建数量较少,停车难问题日渐凹陷;小区设施陈旧老化,年久失修,而小区人民对休闲娱乐健身的需求越来越高……

  时值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与海绵城市建设之机,洪塘街道将姚江花园综合整治工程列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项目,开展了“海绵+”形式的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

  如今,走在崭新的小区里,你可能再也记不起这个13岁小区的沧桑模样,焕然一新的社区空间温馨整洁,而看似寻常的小区路面暗藏乾坤。

  洪塘街道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熊佳驹告诉浙江在线记者,姚江花园路面上铺就的砖块,是透水性良好的透水砖,绿地中还设置了植草沟、下凹绿地和生物滞留设施,以便实现最大化的雨水收集和滞留。中心绿地和健身设施也进行了翻修,经过改造新增的上千个停车位采用生态透水材料,每个车位都是一个小小的调蓄空间,下雨时蓄水、贮水,灌溉时抽水,停车调蓄两不误。

  这一频频内涝的小区如今再也不用担心暴雨后家门口“看海”。随着宁波经济发展,改造后的姚江花园房价从9500元每平方提升到14000元每平方。

  在姚江花园以北约一公里的地方,宁波慕尚末都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费秋雁也见证了另一场蜕变——洪塘西路转型升级的全过程。

  “现在,周边的环境美多了,各方面都提升了不少,门外的风景都不一样了。”

  然而,对于费秋雁而言,改变不仅仅是环境。

WechatIMG69.jpeg

洪塘街道文化时尚街区整治后,园区以“工业风”为特色 南希/摄

  洪塘街道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之初,便把洪塘西路综合整治区块定位为文化时尚街区,着重发展工业楼宇、文化创意和时尚产业、高新科技。利用老厂房改造,加入文化元素,打造成吸引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街区。既可保留原有经济发展模式,又能淘汰“低小散”产业,实现产业转型。通过整治,洪塘街道腾退物理上的“低小散”,为产业内容上“高大上”的升级留足转型空间。

  “这条街区的新定位也促使我们进行了产业上的转型,本来我们更多做加工制造,现在我们更多去做升级,定位走时尚产业,做自己的品牌。”费秋雁这样告诉浙江在线记者。

  顺势而为,是这位宁波本地姑娘敏锐的商业嗅觉。优美的物理空间和精准光明的街区定位,让费秋雁对未来更有信息。如今她又租用了一万多平方米的第二期园区,同时自己公司的定位也从侧重代加工转移为专注打造自有品牌,原本的代加工订单向外转移。

  负责工业口的街道副主任肖红民透露,目前77文化时尚街区已有赵普匠人手作平台、山水间、蔡志忠美术馆、啤酒工坊、77剧场等团队对园区进行了考察,有较强的落户意向。

  而这一文化时尚街区能够引来诸多金凤凰的青睐与栖息,得益于洪塘街道首创的OEPC模式。

  传统的EPC(勘察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工程总承包模式,通常在项目完工后再进行区域定位,从而招商引资。在此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洪塘街道另辟蹊径,创新了以产业运营(Operation)为主导,在工程实施之前,先进行运营规划,以规划指导工程,在”EPC”前加入“O”,通过这一国内范围内首创的OEPC模式,实现设计、施工、运营无缝对接。“OEPC的应用能够避免重复建设,从源头开始的设计规划,在提高建设效率的同时,提高运营效率。”洪塘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肖红民说道。

  洪塘街道区域范围内有千年古刹保国寺,该寺庙的大雄宝殿没使用一枚铁钉,而是利用榫卯技术就将各个构件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以“巧”闻名。洪塘街道也如保国寺般,以”巧”书写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篇章——从巧创OPEC到打造海绵城市典范,用巧妙的规划以创新工程模式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独具风格的洪塘元素在浙江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篇章中留下独特的一笔。

编辑:徐光

Copyright © 1999-2018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2018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