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7年是浙江省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首战之年,全省共有465个小城镇考核达标。2018年,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迎来新征程,更要有新作为。今年共有560个小城镇被列入达标计划,将实现全省70%的乡镇(街道)考核达标。
整治行动“向前走”,也要“回头看”。近日,浙江省整治办牵头开展“建设美丽浙江·聚焦整治风采”成效探访活动,浙江在线·浙江城镇网记者深入基层采访,展现各地整治成效,挖掘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为今年计划达标乡镇提供借鉴。
浙江在线3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甘居鹏 胡昕然)深入杭州大城西的腹地,你会发现城市、集镇、乡村交融在一起,协调发展,处处是美景。新晋为杭州“第十区”的临安,在城镇化方面创下了“临安速度”。
2017年是我省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首战之年。临安湍口镇、河桥镇、高虹镇、太湖源镇、天目山镇、太阳镇完成整治任务,其中湍口、河桥分列杭州第一、二名。近日,“建设美丽浙江·聚焦整治风采”成效探访活动走进临安河桥镇和湍口镇,挖掘小城镇建设的“临安经验”。
河桥镇
河桥:古镇新颜留住游客脚步
“小小昌化县,大大河桥镇。”历经千年沧桑的河桥古镇,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依托三江水口,河桥镇沿河而建,明朝时河桥被列为唐昌(古昌化县)首镇,近代因商发达,吸引了众多移民集聚,有“浙西小上海”的美誉。如今老街、老宅、老字号仍随处可见,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
面对这一笔祖先留下的宝贵财产,河桥人知道,要做好“古”字文章,保存好古镇风貌。在老街的整治上,河桥镇采用了“保留+移植+创造”的手法进行分类改造,进行了力度空前的保护性抢修,修旧如旧,建新如旧。
与此同时,河桥按照“河桥韵味、乡土记忆、老街风情、全域旅游”的要求,对集镇范围内的违建以及与整体环境不和谐的附房、彩钢瓦和阳光棚进行了拆除,全域推进环境卫生、集镇秩序和乡容镇貌整治。
此外,为了实现老街复兴,河桥镇办起了河桥元宵踩街灯会暨印象河桥全省摄影大赛、临安特色小吃美食节、首届乡村歌手大奖赛、河桥庙会系列活动,传统与时尚在这里交融。
土生土长的河桥人许志刚怎么也没想到,儿时记忆中的老街能够复活。镇容整洁了,河水清澈了,各式商铺开起来了,老街重新焕发了活力,游客接踵而至。
四年前,许志刚在柳溪江畔开了一家“山峡码头”民宿。“游客来到这里如果觉得环境不好,就留不下来。现在环境改善了,整个镇子就是一个大景区,加上周边的景点,客人可以逗留两到三天,有很多人说还要再来。”许志刚说,整治之后游客明显增多,尤其在7、8月旅游旺季,他的民宿30多个床位几乎天天爆满。
湍口镇
湍口:温泉文化引领产业转型
与河桥镇相邻的湍口镇,以古温泉和温泉文化闻名于世,近年来吸引了无数游客。
然而在过去,湍口集镇配套设施滞后,产业基础薄弱,曾让游客望而却步,正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浪潮席卷而来,湍口迎风起舞,以打造温泉特色小镇和创建4A级景区为目标,全面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拆除违建、整治庭院、街道、河道,重点打造八都精品步行街、湍泉路、西溪精品街区;建设环镇慢行道、非遗传承馆、温泉博物馆;淘汰了一批“低小散”产业,腾出空间建起农贸市场、停车场和一批公园绿地……
集镇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产业也在转型升级。游客带来了新商机,集镇上饭店、民宿逐渐多了起来。
在八都街经营着一家饭店的朱小英,同时有着“民间街长”的头衔,负责维护马路上的卫生整洁工作。她告诉记者:“以前街上来来去去就一些老面孔,现在游客多起来了,我们的生活习惯也在慢慢改变。”
“游客来到镇上,会买一些当地特产回去,现在很多游客都用网络支付,我也顺带做起了网店。以前这条街脏乱差,别说你们不来(这条街),我也不来。”在八都街经营土特产店的郑磊平直言。2017年11月,他以8000元每年的价格盘下了一个店面,主要经营山核桃、笋干、索面等当地土特产,一租就是三年。
河桥、湍口,仅是临安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缩影。据了解,2018年临安将力争9个镇街(青山湖街道、玲珑街道、板桥镇、於潜镇、潜川镇、昌化镇、龙岗镇、清凉峰镇、岛石镇)通过小城镇考核验收,其中於潜、昌化两个副中心城市按照小城市的标准进行重点打造,其他镇街将因地制宜,挖掘农业观光、坚果产业特色和鸡血石、非遗等传统文化,促进“产城文”深度融合,打造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浙江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