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原创 正文

龙港:昔日6千人五个小渔村 今日50万人中国特大镇

2014-12-09 12:23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城镇网实习生 黄玉环

  #!time!#(实习生 黄玉环)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曾是农民自费造城实践的热土,因率先推行土地有偿使用、户籍管理制度和发展民营经济等三大制度改革,在二元对立的城镇与农村之间耸立的高墙上打开一个口子。石破天惊的创举,曾让世界为之震惊,被誉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多位国家领导人曾先后来到龙港视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时任浙江任省委书记期间3次来过龙港视察。

  从五个小渔村到中国第一座农民城,从农民城到产业城,从产业城再到小城市,30年来,龙港实现了城市发展“三级跳”,先后获得“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中国印刷材料交易中心”和“中国台挂历集散中心”四张“国”字号金名片。2010年,跻身浙江省首批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2011年温州市统筹城乡发展的“1650”大都市发展格局把龙港定位为温州南部中心城市的核心区,随后紧跟着行政区划调整、龙港新区设立等重大举措顺利推进,都为龙港再次跨越提供了新的支撑。

《龙港之夜》 常锋摄

高处看龙港,不一样的感觉

  龙港当年是由五个小渔村,6千人发展起来的,你知道吗?

  龙港建镇起因于1981年平阳和苍南分县。新设的苍南县出于县域经济发展考虑,需要有港口物资进出和经济活动的集中区域。经过反复考察,最后把地点选择在鳌江南岸的方岩下。但当时这个地方仅仅是处在鳌江南岸渡口位置的一个小渔村。1984年建镇时,方岩下还是一片荒凉的港湾和灯不明、水不清、路不平、贫穷荒凉的小渔村。当时人口只有6039人,农渔业产值不足400万元。只因为这里是“江南”三区北上鳌江、温州的渡口,才有一条狭窄的小道穿村而过。民谚说:“方岩下,方岩下,只见人流过,不见人住下。”

  龙港在浙江省的建制镇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龙港的特殊,始于一个创举。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群先富起来的温州万元户们,在龙港镇“欢迎农民进城办公司”的“忽悠”下,出钱买下“地基”,然后自理口粮,自建住宅,自办企业而自发形成了“中国农民第一城”。为此,曾任浙江省委书记的王芳为龙港题词,称其为“中国农民第一城”。

  1993年,在104国道钱仓路口,龙港竖立起一个由国务委员王芳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时题词的“中国第一农民城”的牌匾和象征性的雕塑,此牌匾的竖立,标志着龙港由此成为中国农民的一个改革创举和农民参与城市化进程的象征。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的荣耀,彰显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农民洗脚进城的愿望之强烈和底层创新推进城市化力量之强大。

清晨爬上山顶眺望,龙港也这么大气 汤行礼摄

蜿蜒而过的鳌江缠绕龙港 欧阳世党摄

 

如今,夜色中的龙港

  今日近50万人,成为中国特大镇之一。

  然而仅仅10年之后,龙港就不再满足于“农民城”的定位。此时的龙港已是一个拥有近50万人口,600多家工业企业、市政设施齐全的中等城市,一个浙南闽北鳌江流域不可替代的经济中心,一个没有建制的中心城市。2003年3月,时任龙港镇长汤宝林指挥着工作人员砸掉耸立在104国道旁达10年之久的“中国农民第一城”招牌和象征性的雕塑。紧接着,一块“中国印刷城”的牌匾和雕塑在甬台温高速公路苍南萧山互通的出入口熠熠生辉,距原来的“中国第一农民城”招牌处不过7.2千米。砸去旧牌,再竖新牌,这一形象标志的变换背后,折射出龙港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与务实求变的改革开拓精神,更体现出龙港走出“农民城”的老路,建设“产业城”的决心。

  如今,龙港正在编织新的“城市梦”,三十而立的龙港,将围绕建设温州南部中心城市核心区这一总体目标,以新型城市化为核心,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民城”真正脱“农”奔“新城”。

  2014年9月,龙港镇被浙江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政府向国家发改委推荐的新型城镇化试点镇”。作为浙江省唯一的镇级试点城市,龙港有望在今后两到三年内开展“镇改市”的探索,利用现有的发展基础,结合已有的管理经验,尝试新的管理思路,探索行政体制改革新路。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李选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