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8日讯(通讯员 毛欣欣)在浙西千岛湖畔,一场跨越千岛湖镇、临岐镇、文昌镇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行动,正以生态为笔、土地为纸,书写着山区县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作为淳安县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特别生态功能区的核心载体,该项目立足三镇资源禀赋,通过规划引领、多维整治、协同发力,在浙西山区走出了一条“生态打底、产业赋能、交通串联、全域共富”的特色发展之路。
规划引领破壁垒 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
淳安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全域统筹”原则,以顶层设计破解行政壁垒,推动三镇资源从“分散布局”向“聚合发展”转变。项目深度衔接《淳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浙江淳安全域旅游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规划》,锚定“区域协同,生态共富”核心目标,明确打造城乡统筹发展的特色生态旅游共富区。
基于三镇差异化优势,以千岛湖镇为旅游枢纽核心,发挥核心湖区品牌与流量优势;以文昌镇高铁经济带承接文旅与新兴产业,激活交通区位潜力;以临岐镇生态产业带深化中药材种植加工,释放特色产业价值。通过区域联动策略,实现千岛湖镇的旅游辐射、文昌镇的交通输送、临岐镇的产业支撑有机融合,让“旅游流量”转化为“产业增量”,“交通优势”升级为“发展胜势”,“生态资源”变现为“共富资产”。
在整治策略上,项目坚持“生态保护为底、存量挖潜为要、设施配套为基、业态创新为魂”,通过整合低效用地、完善基础设施、培育特色产业,推动土地利用效率、产业发展质量、人居环境品质同步提升。
多维整治强根基 激活全域发展新动能
项目聚焦农田、村庄、产业、生态四大关键领域,实施76个子项目、总投资10.39亿元,以精准整治激活全域发展活力。
围绕“空间优化、耕地连片”目标,淳安推进17个农田整治项目落地见效。项目累计垦造耕地20.07公顷、恢复耕地6.36公顷,建成“百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区 24.61公顷,新建高标准农田 230.77公顷,通过沟路渠配套建设,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现代良田,有效破解耕地碎片化难题,为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绿色农业筑牢基础。
36个村庄整治项目多点开花,让乡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推进道路硬化、亮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建设用地复垦2.03公顷,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打造文昌镇潭头村、汪宅村2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通过环境整治、景观打造改善村容村貌;以文昌镇文屏村为试点,建设数字乡村与未来乡村,打造创业、邻里、健康等五大应用场景,让村民生活更便捷。实施千岛湖镇联丰村精品村建设,精细化发展特色村落,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持续缩小。
聚焦低效用地盘活与特色产业培育,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通过2个低效工业用地整治项目,完成1.38公顷存量土地“腾笼换鸟”,为科技型、创新型项目落地腾出空间;投入7.92亿元推进12个特色整治项目,培育中药材育苗、黄精套种、共富果园等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落地威士忌酒厂、科技综合大厦、蜜境千岛湖旅游等产业项目。通过资源互补、协同发力,打通千岛湖镇的旅游流量、临岐镇的产业深度、文昌镇的交通潜力,共同构建了以生态为本底、产业为支撑、交通为纽带的特色发展格局。
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实施9个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完成河道治理4.98公里,开展2500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进一步筑牢千岛湖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屏障。通过河道清淤、山体抚育、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区域水土保持能力显著增强,“青山绿水”生态底色更加鲜明。
成效彰显促共富 绘就城乡融合新图景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三镇现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联动、生态共护”的良性发展局面,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共富画卷正徐徐展开。
千岛湖镇的旅游辐射带动文昌镇基础设施升级,文昌镇的高铁枢纽为全县年输送游客超百万人次,临岐镇的中药材产业与千岛湖镇旅游资源深度融合,打造“中药康养+湖泊度假”精品线路,实现“一日游三镇、体验多业态”的全域旅游新模式。
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特色产业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5%以上,威士忌酒厂、科技综合大厦等项目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实现“土地增值、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
项目区森林覆盖率保持高位,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7%,美丽宜居示范村、未来乡村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过上好日子”;全域旅游发展带动民宿、农家乐等业态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旅游饭”“生态饭”,共同富裕的基础更加坚实。
从“一湖独秀”到“全域共美”,千岛湖、临岐、文昌三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淳安以土地为纽带破解山区发展瓶颈的生动实践,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度诠释。
下一步,淳安将持续深化整治成果,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完善产业体系、提升生态品质,持续释放土地资源共富红利,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征程上谱写更加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