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微信视频号11月4日发布的一段街头暖心视频,视频中一名电瓶车路人下车帮助另一名腿脚不便的男子将三轮车推上坡。这段暖心视频在网络上收获上万点赞与好评,网友们纷纷留言“为善良的人民点赞”“这世界虽然破破烂烂,但总有人缝缝补补”。
这位热心助人的路人正是义桥镇村民倪金法。当天他在外面干活回家,看到一男子在路口推不动自己的三轮车。就在路口即将变灯时,他果断在路边停下电瓶车,快步上前稳稳扶住三轮车后部,与男子一同发力,将三轮车顺利推上斜坡。“这种事我经常遇到,只要看到我都会帮人家的,遇到困难应该要帮的”,倪金法说。


这份善举并非偶然,而是义桥人向善基因的生动延续。今年7月25日,义桥村民蔡军伟纵身跃入齐腰深的河水,用一把锄头将落水的外卖小哥从生死边缘拉回。蔡军伟纵身跃入水中时,传承的是父亲蔡锡昌六次跳河救人的“平民英雄”家风。


在义桥,善举从不局限于惊心动魄的瞬间,更藏在日常烟火的细微之处。位于义桥镇星荷社区的爱膳聚餐饮店今年8月推出了“爱心一号餐”,任何在杭州没有收入或遇到困难的人,只需进店对员工说一句“来一份爱心餐”,就能立刻享受到一份精心准备的两菜一汤,并附上一瓶饮用水。吃完无需支付任何费用,也无需多做解释。


在小店门前,一把把摆放整齐的凳子,同样诉说着义桥人的善意。在义桥镇东方路兴隆商店门前,常年摆放着10把旧椅子,供候车老人休息,这是老板娘盛杏珍7年的善意。每天,她都会提前开门保洁,不仅擦椅子、扫店前地,还清理周边铺位垃圾。7年里,10把椅子让盛杏珍和不少来来往往的过客成了朋友。
细数义桥的善举:从挺身而出的路人,到勇救落水的村民;从爱心套餐的持续供给,再到街头凳子的默默守护……今年以来义桥涌现了诸多好人好事,实则是文明乡风建设厚积薄发的成果。
如今的义桥,好人好事早已从“个体行为”升级为“群体自觉”“看到了总要帮”的朴素信念已沉淀为义桥珍贵的精神财富,而这股向善的力量,将绘就义桥文明乡风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