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4日讯(通讯员 陈晨)近年来,浦江县多所小学聚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结合办学特色与教学痛点,推出系列个性化培训活动。从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到跨学科教研创新,从新教师帮扶到骨干教师引领,各校通过多元研修模式,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深耕数字化教学,打造智慧课堂新能力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多所小学将技术素养培训作为重点。浦江县岩头镇中心小学开展“AI+课堂”系列培训,邀请高校专家与技术工程师组成讲师团,分阶段指导教师掌握智能备课工具、课堂互动系统的实操方法。培训采用“理论讲解+分组实操+成果展示”模式,语文组教师运用AI课件生成工具设计《伯牙鼓琴》沉浸式教学方案,数学组通过数据可视化工具分析学生作业错题,实现精准教学。
同样聚焦数字化能力的还有浦江县杭坪镇中心小学。该校推出“微视频制作与教学应用”专项培训,针对中年教师技术基础薄弱的特点,采用“1+1”师徒结对学习制——由青年教师担任“技术导师”,手把手指导课件剪辑、知识点微课录制。培训后,教师们制作的“数学公式推导小动画”“英语情景对话短片”等资源,已汇编成校本数字资源库,供全校师生使用。
创新教研模式,破解教学实践难题
在课堂教学改革领域,各校结合学科特点设计针对性培训。平安中小以“自主学习课堂构建”为主题,开展“课例研磨+专题研讨”培训。语文组围绕“整本书阅读教学”,通过“集体备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全员评课改课” 流程,提炼出“问题链引导+小组合作+成果分享”的教学范式;数学组针对低段学生注意力难集中问题,研发“游戏化教学案例库”,教师在培训中通过模拟课堂、案例拆解,掌握趣味教学方法。
黄宅第二小学聚焦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组织“学科融合工作坊”培训。科学组与美术组教师联合设计“植物生长观察与创意绘画”课程,在培训中共同探讨教学目标整合、活动设计衔接等问题;音乐组与语文组围绕“古诗吟唱”主题,开展教学设计研讨,推动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
分层精准施策,覆盖教师成长全阶段
针对不同教龄教师的发展需求,郑家坞中小推出分层培训方案,为新教师定制“135成长计划”:入职1年,通过“师徒结对”跟随骨干教师听课、备课,每月开展2次教学反思分享;入职3年,参与“新秀教师展示课”活动,接受专家点评指导;入职5年,承担校本教研课题,培养独立教学研究能力。
从技术赋能到教研创新,从分层培养到区域协同,多所小学通过丰富多样的培训实践,为教师搭建了成长阶梯。未来,浦江各校将继续优化培训模式,结合教育发展新需求,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学生成长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