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成功办理首例跨省“插花山”不动产登记

2025-10-11 17:04:52 来源:浙江在线 通讯员 丰玲 毛欣欣

  浙江在线10月11日讯(通讯员 丰玲 毛欣欣)近日,淳安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传来捷报:经过多轮跨省协商与合力攻坚,成功为安徽省休宁县28户村民办理了涉及686余亩“插花山”的不动产登记。这不仅是淳安县首例跨省“插花山”登记成功案例,更标志着在破解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历史遗留问题上,取得了实质性、创新性的突破。

  “真没想到,这块压在心里几十年的大石头,今天终于落地了!这本证拿在手里,山林的‘身份’就正了,我们子孙后代都受益!”在浙江省淳安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村民代表余大伯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崭新的不动产权证书时,喜悦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口中这块“大石头”,正是困扰当地28户村民长达40余年的跨省“插花山”权属登记难题。

  “插花山”成“心头患” 权属不清发展受限

  所谓“插花山”,是指隶属于某一行政区划,但地域上嵌入相邻省、市境内的山林土地。此次办理登记的这片山林位于淳安县中洲镇与安徽省休宁县的交界地带,虽由安徽村民承包经营,但地理位置却在浙江境内。

  “山是祖辈传下来的,可因为跨省又没证,想流转出租,或者申领生态补偿,都没着落。”余大伯的话,道出了村民们多年的焦虑。没有“合法身份”,山林资源无法有效流转、抵押,惠民政策难以享受,甚至可能因边界模糊滋生新的矛盾,这片郁郁葱葱的青山,成了村民们的一块“心病”,也成为横亘在区域协同发展面前的一道壁垒。

  主动靠前破冰 跨省联动啃下“硬骨头”

  面对这块沉积了四十年的“硬骨头”,淳安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没有因地域限制而却步,而是主动将服务端口前移,成立专项攻坚小组,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

  中心主动跨出省界,与安徽省休宁县林业站建立紧密协作关系,创立“每日沟通机制”和每周2次的线上协调会,共同梳理历史脉络,统一权属认定标准和操作路径。

  针对年代久远、资料缺失的核心难题,双方联合开展“档案溯源行动”,工作人员分头深入两地档案室、林业站,搜寻1981年林权“三定”时期的原始底册等关键证据,填补资料断层空白。

  针对涉及28户村民“批量登记”的特点,中心优化流程,推行“批量办理、全程代办”模式。通过精简材料、整合流程,把 “复杂流程” 留给政府,把“便捷服务”交给群众,将原本需每户单独提交的材料整合为“一户一表、批量核验”,28户村民仅需共同提交 1 套核心材料,避免了重复跑腿。同时,开通“绿色通道”,安排专人全程跟踪办理,将受理、审核、登簿、发证等环节压缩至“5个工作日”,较常规跨省业务周期缩短 90%。

  从“试点破题”到“机制常态” 为长三角一体化提供“淳安经验”

  从“历史遗留难题”到此次 “跨省插花山”的成功办证,这是我们服务群众、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的生动实践。”淳安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此次成功不仅解决了一部分群众的具体问题,也为解决‘大面积、多主体’跨省登记难题积累了宝贵经验。”

  据悉,淳安县将以此次成功经验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毗邻省份的协作,着力构建“跨省插花山登记常态化机制”,推动数据互联互通、服务标准协同,让“数据跑路”彻底替代“群众跑腿”,使长三角边界地区的更多群众都能享受到高效、便捷、有温度的政务服务,为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注入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毕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