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桐乡13个村抱团运营美丽乡村水上精品线 串点成线,水上画廊火出圈

2025-10-04 15:39:51 来源:潮新闻 记者 宋彬彬 共享联盟·桐乡 沈磊 袁海星

“漾舟湘溪 水映洲泉”水上美丽乡村精品线。资料图

国庆中秋假期,桐乡市洲泉镇的“漾舟湘溪 水映洲泉”水上美丽乡村精品线更加火热。8艘游船满载着游客,在长虹大溪上从早到晚来回穿梭,假期头两天就接待了1万多人。处在起点的马鸣村尝到甜头,村党委书记谈文洪说:“我们新开的酒店一房难求,近百间客房的订单排到了11月。”

“漾舟湘溪 水映洲泉”水上美丽乡村精品线总长10.3公里,依托长虹大溪,串起众安村、马鸣村、义马村等行政村,也是嘉兴唯一、浙北首条水上美丽乡村精品线。为了把它运营好,洲泉镇通过党建联建,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沿线13个村抱团成立公司,景点和业态统一规划运营,以“水映洲泉”片区组团深化农文旅融合全产业链,新增546个就业岗位,每年帮助各抱团村集体经济增收约20万元。今年以来,已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营业收入超1000万元,同比增幅均超过40%。

一条乡村水上游线如何破圈?趁着假期,记者跟随谈文洪来到精品线的起点——马鸣村游船码头。

“出发喽!”随着船夫一声吆喝,我们乘着游船沿长虹大溪启程,水面上不时有白鹭盘旋,水上农肆、义马丝厂、聚宝桥等景点让人目不暇接。“这就是江南水乡风情的水上画廊,满满都是老底子的回忆。”63岁的上海游客赵婉瑜目光投向沿河的义马丝厂,外墙上画了养蚕的十几道工序,让她感慨连连。

约莫过了一刻钟,游船停了下来,“义马村到了”。我们走进义马村,网红打卡点长宁老街已是人头攒动,村里推出的“潮玩集市”上,义马馄饨、鲜肉月饼等地方特色美食颇受欢迎,沿街布局的灶头画馆、怀旧供销社、义马村工业发展史馆等景点,让年轻人流连忘返。“原先这条街破旧不堪,改造后焕然一新。人气旺了,我们生意也好了。”村民陆兴虎在老街上开了一家饭店,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营业额能有上万元。

一条老街的蝶变,诉说着义马村的新生。“多亏抱团成立了公司,让我们的乡村运营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义马村党委书记沈建会说,义马村作为水上游线三个最核心的点位之一,近两年争取到省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一般村和桐乡市级未来乡村建设项目。参与水上游线抱团运营项目后,沈建会结合对其他村的资源禀赋和景点规划的了解,选择打差异牌,通过盘活老街、荒岛等资源,打造了长宁老街、葫芦岛等新景点。

乡村旅游的好风景,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归。离开义马村,我们乘着游船来到水上游线的最后一站——众安村。这里虽然位置偏僻,但拥有千余亩野林滩自然湿地,分布着10多个小岛。两年前,24岁的陆笑猛从上海回到洲泉,在这里打造了一座“疯狂动物岛”。

记者来到这座“疯狂动物岛”,30多种动物藏在茂密的树林里,与周围的湿地景观融为一体,犹如一座水上动物园。“通过主推亲子游、婚纱摄影业务,我们的客流很稳定,假期第一天就有上千人登岛游玩。”陆笑猛说,他的运营团队如今增加到18人,九成是00后。

抱团合作,正从旅游业延伸到农业。在义马村,共富大棚、浙江新地力果蔬种植标准地等5个抱团项目稳步推进,涉及6个行政村,总投资额超过6000万元,今年投资收益将达到500万元以上。石山头村党总支书记李纯洁算了一笔账,“通过参与水上游线及其他抱团项目,今年村经营性收入有望增长到150万元。”

入夜,长虹大溪两侧灯光闪烁、舟楫不绝,老街上烟火气升腾,停车场停满了外地车牌的私家车,直播达人还在为洲泉蚕丝被卖力吆喝。水陆联动,一幅强村富民的画卷正缓缓舒展。

【短评】

打破壁垒 共享共荣

一条大溪,能带来什么?在桐乡洲泉镇,答案令人惊喜:这条10多公里的水上游线,国庆中秋假期头两天就接待了上万游客,今年已创收1000余万元。这背后,是13个村庄“抱团取暖”的生动实践。

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是我省缩小“三大差距”的有力抓手。过去在景区村庄运营上,往往各村资源分散、同质化竞争,导致“强村愈强、弱村掉队”。洲泉镇的探索,破解了乡村振兴的深层命题——如何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从“单个闯”到“抱团干”,片区组团发展中,每个村找准自己的定位,差异发展,培育特色,共塑品牌。就像每一条小溪虽然微小,汇入江河便成磅礴之势,村与村抱团,共富之路会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