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县公安局汾口派出所创新打造“三村”特色警务品牌集群

2025-09-25 16:24:18 来源:浙江在线 通讯员 徐晨峰

  浙江在线9月25日讯(通讯员 徐晨峰)今年以来,淳安县公安局汾口派出所贯彻落实县局决策部署,紧扣品牌化建设理念,因地制宜创新打造汪家桥村“两万步警务工作法”、石畈村“全民智慧反诈”、茶山村“跨省三色平安”三大特色现场警务品牌,并通过制度化运作、科技赋能和群众深度参与,努力成为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的示范样板。

  以多元调解为路径,擦亮品牌底色

  为擦亮汪家桥村“两万步警务工作法”品牌底色,汾口派出所创新深化“派出所+社区民警+镇+村+网格员”五级联动工作模式,系统梳理5类10项重点任务,编制并推行《“两万步”警务工作法运行规范》,推动警务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联合汪家桥村委建立走访工作人员信息库,将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按照专业特长、服务领域进行分类标注,实现每季度动态更新一次。

  社区民辅警每日走访重点人员、项目工地、企业厂区和田间地头等10类目标,结合普法宣传和安全提示,提升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将“一老一小”等群体纳入重点服务对象,采取入户、街面、电话等多元方式织密服务网络;根据村民作息规律,在上工上学前、用餐前后等关键时段收集社情民意,实时更新走访台账。

  社区民警定期收集社情民意,对复杂纠纷由基础副所长牵头联合村委集体议事,推动协商化解;整合“八仙桌议事”“汪大伯联调中心”等机制,发挥社区民警“桌长”作用,形成多方协同的调解格局;依托各类比武活动培育金牌调解员、专职矛调员参与村务议事并开展专题宣讲、普法活动和技术支持,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就地解决。今年以来,累计收集民意诉求350余条,培育金牌调解员4名,排查化解各类纠纷76起,其中20余起复杂纠纷通过集体议事会解决,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率达90%以上。

  以安防建设为抓手,锻造品牌影响力

  防诈是当下公安的重要工作之一,为实现“全民智慧反诈”,汾口派出所联合村社统筹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安装视频监控、门禁系统和广播喇叭,做到重点区域、主要路口无死角覆盖,同时依托智慧安防平台,实现实时监测和远程管理。社区民警下村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鼓励大家发挥各自特长参与反诈宣传,如会写书法的村民书写反诈宣传标语,张贴在村口和主干道;善于沟通的村民主动担任反诈宣讲员,用接地气的语言开展宣讲,通过“村民讲村民听”的形式,让防骗知识更易懂、更接近群众生活。

  社区民警还深入辖区学校,开展反诈知识教育,利用电脑室搭建简易体验场景,让学生模拟“免费领取游戏皮肤陷阱”“明星粉丝付费入群骗局”等常见诈骗手法,寓教于乐,提高识骗防骗能力;民警联合村支部设立“留守儿童之家”,在暑期邀请返乡大学生辅导低龄儿童作业的同时,穿插反诈宣传,实现知识传授与安全教育同步推进;针对老年人等易受骗群体,开展入户宣讲和面对面指导,讲解常见电信网络诈骗案例和防范技巧。

  今年以来,石畈村共安装家用高清摄像头70余个,实现重点区域和主要路口全覆盖;动员160余名村民参与反诈宣传,其中20名担任宣讲员,村民参与率达90%,入户宣讲覆盖200户老年人,面对面指导约250人次,实现村内诈骗案件“零发生”。

  以红色传承为引领,打响共建宣传品牌

  在汾口派出所辖区,社区民警组织村干部,同时吸纳老党员、退伍军人、乡贤成立了一支“红扁担宣防小队”,将反诈、防溺水、防火等安全知识与红色研学、文旅活动有机结合,开展“红色故事+反诈课堂”“红色讲解+安全提示”等互动式宣传,把安全教育嵌入红色参观过程;社区民警组织小队成员定期开展“红色议事日”,围绕家庭矛盾、邻里纠纷,隐患苗头,历史遗留等问题,定期收集民情、上报隐患。

  在茶叶季和旅游旺季,派出所精准防控“两季”安全。采茶季在重点出入口设临时警务点,检查安全设施、发放防暑、防蛇虫用品和反诈防火宣传单,探索浙皖警务力量联合巡逻、开展流动巡查,重点防范采茶工纠纷、盗窃茶叶等案件。旅游季引导辖区民宿推行“五统一”安防标准,探索建立跨省“涉旅纠纷联调、隐患联排联防”机制,实现“两季”安全精准防控。

  作为特别生态功能区,淳安环境保护尤为重要。为此,汾口派出所组建“民警+护林员+环保志愿者”生态警务队伍,实行每日常规巡查、每月联合巡查制度;开发“生态警务研学路线”,组织中小学生体验“小小护林员”活动;拓展方言化、本土化宣防手段,录制“老茶农讲生态”系列广播,邀请本地长者用方言讲解茶山自然保护传统,实现生态守护与文化传承双结合。今年以来,累计组织活动6场,覆盖群众约1500人次,收集并处置民情与隐患信息50余条;采茶季、旅游季发放宣传资料及防护用品2000余份,巡查工作发展60余次,成功处置纠纷12起。

责任编辑:毕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