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12日讯 九月的安吉暑气渐消,竹海翻涌起碧浪,天光倾泻成诗行,一方“绿水青山”在浙北的层峦叠翠间酝酿出温软的秋光。乘清风初凉,能源高质量发展看“浙”里媒体采风团队来到坐落于安吉县梅溪镇的国家能源集团浙江公司安吉电厂,见证了一座兼具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的“金山银山”拔地而起,以能源转型的精彩跨越为践行“两山”理念镌刻下生动的时代注脚。
老树铭记来时路,“大扒杆精神”梅开二度
数十米高的钢架结构巍然矗立,工程车辆川流不息,塔吊长臂缓缓划过湛蓝青空如同指挥家手中的银棒,工人、技术员往来穿梭恰似这一曲工业乐章间律动的符音。当采风团队走进安吉电厂,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幕井然有序且充满活力的施工现场。
“我们项目2024年年6月破土动工,2025年1月主厂房结顶,这样的推进速度在整个业内都是很少见的。”参观伊始,安吉电厂综合管理部主任夏强就语带自豪地向采风团队回忆起整个项目从零到一快速突破的坚实历程,而且与眼前一派“方兴未艾”的景象不同,这份回忆可以一直追溯到上个世纪。
原来,安吉电厂所在的梅溪镇早已承载了厚重的工业记忆。1969年,经国家计委批准,一座装机容量75兆瓦的火力发电厂在这片土地“安家落户”,彼时的老梅溪电厂成为浙江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浙江电力建设也就此迎来了长足的发展。
夏强就是梅溪电厂的“老人”,他告诉采风团队,自己虽然算是“第二代”,但当年留下印象最深的,也是父辈们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建设梅溪电厂的那段岁月,尤其是面对大容量机组的安装时,吊装机具成了难题,仅靠原有的简陋机械无法完成。因此老一辈的电力建设者们,在那个物资和技术都贫乏的年代,拿出不服输的精神,制造出一台适合梅溪电厂设备安装的大扒杆,成功的完成了大型机械的吊装任务,并顺利实现工程按期投产。
自此,运煤船在苕溪上昼夜穿梭不断,梅溪电厂烟囱高耸喷吐出浓厚的工业化气息,为浙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直到2001年,伴随电力体制改革和大机组的规模上马,梅溪电厂才终于在时代浪潮中完成了历史使命。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开拓向上,我们后来都管这个叫‘大扒杆精神’。”夏强说着指向工地前两株高大醒目的雪松树,脸上的笑容又多了几分,“这两棵树也和我一样是梅溪电厂‘出身’的,当年刚建厂时就种下了,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听到这里,采风团队的媒体代表们终于恍然,如今的安吉电厂原来就选址于梅溪电厂的老厂区,至于这段“前世今生”中的关键转折点,还要从4年前说起。
从煤电到气电,能源转型唤醒“沉睡”动能
2021年,浙江省“十四五”规划明确了要“新增700万千瓦气电装机容量”的目标。当时,国家能源集团浙江公司虽然刚完成重组不久,但坚定践行“两山”理念、推进“八八战略”的思想信念依然让管理层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一转型机遇,立即提出“在安吉建设两台9H级燃气机组,打造高效低碳的燃气发电示范工程”的战略谋划。于是,梅溪老厂这个已闲置20余年工业遗址迎来了绿色重生。
“老厂关停后,原来的同事们在组织的安排下去了其他单位,但很多人都会偶尔回来看看,所以当公司要建新厂的规划后,大家都很激动,2022年9月,200多位老干部、老同志自发组织来梅溪电厂进行参观,并进行合影留念。”夏强说,自己就是在那时候回到安吉,加入了安吉电厂的专项筹备组。
据他回忆,为了提升项目竞争力以确保顺利落地,筹备组不舍昼夜、挂图作战,每个成员都拼了命地投入繁忙的前期工作,精心梳理老厂区的地理位置、发展前景,深入研究气电相关政策方向,由此总结出了安吉电厂“离气源近、交通便利、取水便捷、接入条件好、电网需求强、机组效能最高、排放低、建设快,周期短、地方支持力度高”的十大优势,在浙江省能源局的16个比选项目中位列第一。
之后,他们更是第一时间跟进与省发展改革委、地方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不断地克服各项卡脖子问题,积极快速推进项目可研审批;落实项目核准所需的稳评、水保、环保、土地、军事、系统接入等支持性文件和专题报告的编制和办理;及时完成项目核准申请报告,开展可研评估,顺利取得可研批复……成功创下了“15个月落地”的行业新速度。
2024年6月18日,打桩机的轰鸣唤醒了这片沉寂已久的土地,当工程车再次穿梭在青山绿水间,曾经的“大扒杆精神”也在由“煤电”向“气电”的转型之路上焕出了新的光彩,不断推动项目刷新着各种记录,如55天通过初设评审;92天主厂房基础冲出“正负零”;125天余热锅炉钢结构开始吊装等,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加强智慧管控和科技创新,使用智慧工地管控系统,与电科院合作开发国家级掺氢低碳燃烧试验平台等为安吉电厂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十载风雨砥砺,梅溪电厂将坚韧与拼搏的精神深植于此方天地,如今,安吉电厂接过使命、焕新前行,又会如何书写能源事业的全新篇章?
保供能、见新绿,“浙江最大”迈向“全国最优”
就在今年6至7月,安吉电厂1号、2号机组燃气轮机已先后完成吊装作业并精准就位,标志着项目核心动力设备安装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实地参观过程中,采风团队也有幸近距离观摩了这两台当前国内单机容量最大、效率最高的燃气发电机组。
“这两台9H级燃机的单机容量为84.3万千瓦,采用全球最先进的9HA.02改进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机组效率最高可达64.15%,与国内同类型百万千瓦等级燃煤机组相比,效率提高约17个百分点。”工程建设部主任沈明军介绍道,在他身后,长 12 米、重438吨的巨型燃机本体犹如沉睡的钢铁巨兽静静躺在基座支架上,管道系统如血脉般纵横交错,连接起涡轮与发电单元,银色与深灰交织的外壳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冷光。
要如何驯服这头“巨兽”?安吉电厂给出了“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双轮驱动”的答案。
为了让每一方气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工程建设部和生产准备部的技术骨干们曾连开15天早会,在晨曦微露的静谧之中围着铺满桌面的图纸讨论如何对机组DCS系统逻辑进行优化,终于把每一项参数都调到了最优;在集控楼工程师站内,联通全厂的智能运维系统也已准备就绪,让工作人员可在集控室内实时监控机组设备的运行状态,系统则会持续自动分析运行数据,提前预警潜在隐患,甚至就连开关设备的日常巡检工作,今后都将交由智能机器人完成。
“正式投产后,我们厂全年发电量最高可达70亿千瓦时,能满足600万居民一年的用电需求。”沈明军表示,相比传统火电,燃气机组运行灵活、启停快捷,用于调峰的优势明显,且可以大幅降低碳排放,带动保供能力跃升的同时也完成了“用上电”向“用好电、用绿电”的转变。
不仅如此,除了追求能源领域的清洁高效外,安吉电厂的规划设计理念同样关注着环境保护,整个厂区通过“生态化”的手法,使工业设施完美融入安吉的山水肌理,在避免新增生态用地的前提下创造出了一片“人在画中游”的现代工业园林格局。施工过程也始终践行绿色理念,通过设置隔板降噪、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实施湿法作业及喷雾降尘等措施,力求将施工影响降至最低,保护当地环境,实现与居民的和谐共处。
电力拓荒燃星火,燃机宏图展新篇。从煤电到气电,变的是技术与模式,不变的是胆魄和精神,以打造“两山明珠、绿色典范”示范工程为目标,安吉电厂执绿色转型之笔,研科技创新之墨,在浙北的青山绿水间书写下了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亮丽答卷,这里不只是点亮万家灯火的现代化能源基地,更是国家能源集团浙江公司贯彻“两山”理念落地生根的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