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年没有来乌镇了,感觉乌镇又有许多变化和惊喜。
从2014年那个冬天首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始,除了近两年,我几乎每年都会光顾乌镇峰会,现场聆听过总书记重要讲话,听过许多不同国别的政治家、科学家和企业家数十场精彩的主旨演讲,作为嘉宾我也几次应邀分享过个人浅见,还写过多篇照见乌镇历史与未来的科技随笔,在目睹和见证十余年来乌镇惊艳蜕变之际,发出过“找一个千年古镇连接世界好不?”“‘乌镇见’,我的一个观察发现”“在乌镇洞见互联网世界的‘天眼’和‘福地’”等感慨和感悟。今天是事隔两年后也是第一次在夏季来到乌镇,为的是参加省科普联合会与桐乡市联合主办的乌镇青少年科普嘉年华活动。然而从一米二的高度和视线看乌镇,似乎又有一些新的发现和感想。
突出的一点是乌镇早已不只是那个“风吹杨柳绿,雨打芭蕉凉”的江南古镇,如今正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生态与人文、科技与文化的“科技体验场”,有条件成为中国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创新实验室。
我看到,千年水乡的石桥边,一群少年正通过大脑意念控制无人机飞行;互联网会展中心内,孩子们正与机器人对弈;而互联网科技馆里,稚嫩的面庞在VR世界中探索秦始皇兵马俑的秘密。从发亮的眼光、专注的神情和惊叹的叫声中,可以真切感受到孩子对科技的好奇、乐趣和向往。
8月中旬,乌镇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青少年科技嘉年华。说有4万余名来自全国的青少年科技爱好者涌入这座千年水乡古镇,在持续11天的盛宴中体验科技的魅力。我问当地同志往年暑期旅游情况,他们都说,因为科技嘉年华带来的科普研学活动,近期的乌镇比往年更热络。一早一晚穿梭于石板小巷上,用游人如织形容不为过。
8月15日,首届乌镇青少年科技嘉年华拉开帷幕。活动以“科技赋能梦想,创意链接未来”为主题,聚焦“Study学”和“Fun玩”两大板块,打造青少年科技沉浸式体验盛会。
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成为“学”的主场。省科普联合会携品牌科普项目Sci2U,还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科小二剧场”、“SciLuck科普长桌”以及“网络科普达人行”等活动。我参加的“科小二剧场”首演,座无虚席、互动热烈,随后的青少年科普书画展及义卖环节被频频追捧,下午3个小时与“网络科普达人”的座谈交流更是让人心潮澎湃、感触良多。此外听说上海交通大学等教育科研单位领衔的导师团,还带来了“互联网之光发射站”、“乌镇硅谷”等实践课,以及启迪思维的TED演讲,可惜没有时间学习体验。
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最近变身为“乌镇未来里全球科技灵感市集”。强脑科技的脑控万物空间里,青少年们通过大脑意念控制各种设备,感受科技带来的便捷与神奇。宇树科技机器人为观众带来精彩舞蹈表演,孩子们与机器人亲密互动。黑悟空的AR体验、重守科技的兵马俑奇妙夜VR体验,则带领孩子们穿越时空,感受历史与科技融合的奇妙。汉王科技的仿生鸟、华科尔无人机、智元科技的机械外骨骼助行器……十余个沉浸式互动体验专区,青少年踊跃前来解锁新奇体验。在这里,科技不再是课本上的抽象概念,而是可触摸、可互动、可感知的沉浸体验。
嘉年华期间的“Contest赛”环节,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特别是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相继在乌镇开赛。从实践看,科技大赛不仅考验青少年的科学技能,更能激发他们对科技创新的热情。通过比赛,孩子们不仅展示了自己的能力,也在竞争中感受到了团队合作与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乌镇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本身就体现了历史与未来的交融。这座千年古镇,不再满足于小桥流水人家的静态美,而是积极探索科技与人文融合的动态平衡。这次乌镇青少年科技嘉年华的举办,为科普研学旅行提供了新模式、新思路。
我一路在想,也同当地同志交流,借助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资源和影响力,乌镇可以打造独特乃至绝佳的科技教育生态。这种“赛、学、玩一体化”的模式,打破了传统科普教育的单向传授模式,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在比赛中成长,在玩耍中激发创新灵感。
从这个意义上说,乌镇青少年科技嘉年华是一次很有益的尝试。无论是生态环境、场馆场景、区域位置、科技和人文活态遗产、还是当地政府的决心意愿,乌镇都具有十分难得的条件、基础、气息和气场。当然,要打造高质量且能持续的乌镇科普研学旅行品牌,还需要更多系统性的规划、长期投入和培育。包括开发系列化、梯度化的科普课程,满足从小学到高中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需求;结合乌镇的人文历史和互联网特色,设计跨学科、跨领域的研学内容;打造专业科普导师队伍,还要聚集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提升研学旅行的教育质量和体验深度。桐乡和参与主办的机构要认真总结,充分发挥党政主导、社会组织担纲、企业积极参与、文化和科技专家充分发挥作用、集聚各种资源要素,来共同打造面向长三角和全国乃至全球的有内涵、有特色、有影响力的“乌镇研学”品牌。
冬季一年一度的乌镇峰会要不断总结拓展提升越办越好,夏季的乌镇青少年科技嘉年华更需要倾力谋划、培育和打造,从面向群体和时空看,其意义一点也不逊于前者。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特别是青少年科普,事关长远、事关未来,应当考虑把乌镇变成中国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创新实验室”,那里有独特而绝佳的现实场景。
我相信,科技与人文、历史与未来,已经在乌镇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江南水乡完美交融,期待孕育出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