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焦点访谈》聚焦绍兴古城 仓桥直街为何破圈出圈?

2025-08-14 15:59:34 来源:潮新闻 共享联盟·绍兴 周能兵

  8月10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以《文润之江谱新篇》为题,聚焦浙江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年取得的成就,绍兴古城文化建设成为其中的亮点。绍兴古城的仓桥直街和古城内的稽中遗址,通过《焦点访谈》,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仓桥直街为何成为这期《焦点访谈》关注的重点?原来,仓桥直街历史街区20年的变化,是浙江文化保护工程的一个缩影,是深化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的生动注脚。

  原汁原味地保护,成就一条老街一个古城

  2003年1月7日傍晚,习近平同志来到绍兴仓桥直街,他从宝珠桥一直走到府横街,然后返回城市广场,他还走进台门院落,了解沿河居民改造后的生活情况。他嘱咐绍兴干部,对老街“一定要原汁原味地保护”,保护工作要注重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延续性。《焦点访谈》的报道以仓桥直街历史街区20年的保护、传承和创新为切入点,生动地展示了浙江沿着习近平同志指引的方向,深化文化建设“八项工程”所取得的成就。

  今天的仓桥直街,粉墙黛瓦,台门相连,古街古巷,石板青青,古韵悠然,石桥乌篷,如诗如画。夏令时节,凌霄花、月季花开在老街边、老墙上、屋檐下、窗格前,熙熙攘攘的游人,不时在花前驻足,与老街、鲜花合影。当街林立的各种非遗店、文创店、特色小吃店,使老街充满着生活味、烟火气。

  绍兴市名城办副主任虞琦说,20年来,仓桥直街一直以“保护老房子,留下老住户”为原则,以微改造、精提升为方式,保留了43座老台门,840多户老居民得以留居在老屋里。我们不仅保护老街其形,更注重呵护、传承老街其神。在1.5公里长的仓桥直街上,现在已有40多家非遗门店,老街上,有千年黄酒、千年越医、千年铜雕、千年扎染及各种绍兴特色历史文化产品的店铺。整条老街都散发着文化的芳香,流淌着鲜活的绍兴气韵。仓桥直街好的做法还形成了一种可复制的经验,绍兴八大历史街区,如今都是老街成景,老屋生香,古韵盎然,风情弥漫,烟火气旺,成为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发展的典范,书写出绍兴持续深化“八项工程”中古城的优美答卷。

  仓桥直街许多住户人居老屋里,临街做生意。有的居民还将自己住的房子命名为“半夏小屋”“璞玉居”等诗意的名字。

  守护好古城,让居民更有归属感幸福感

  仓桥直街融民居、商铺、餐饮、艺术馆、史料馆于一体,是浓缩绍兴深厚历史精华、彰显绍兴文化特色、代表文商旅融合发展的著名历史文化街区,被称为“中国遗产活生生的展示地”。如何让这条老街干净、卫生、整洁?在游人如织的老街,这也是个大问题。仓桥直街有700多米属于越都社区,而这700多米,是游人最集中的地方。

  “700米”这一带主要由河道、民居、街坊三部分组成,民居多为清末民初建筑,浓缩了绍兴水城的独特风貌和韵味。街景文化、台门文化、河埠文化巧妙融合,构成一幅历史与现代、人文与自然交融共生的美妙图景。如何破解古城保护与居民多样化生活需求、商贸管理与居民传统习惯、商业旅游与原居民生活等多种叠加矛盾冲突的问题?如何实现古城保护、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平衡和共赢?这是社区治理、需要协调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越都社区党委书记、主任诸妙茵对记者说,2010年1月22日,习近平同志对越城区探索的党建“契约化”共建工作作出批示。多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同志对越城区党建“契约化”共建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用好“契约化”共建这把金钥匙,紧紧围绕社区治理、古城保护、古街管理三大任务,以“契约化”党建为抓手,凝聚社区党委、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党员群众多方合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打造“一核多方”的区域化治理格局,在仓桥直街积极推行“三化”管理模式,即“本色化”环卫保洁、“契约化”垃圾分类、“人性化”收运3个方面的古街精细化管理工作,共同守护好仓桥直街这一和美家园。

  “河水越来越清,景观越来越靓,游客越来越多,但老街还是那条老街,底色依然没有变。”《焦点访谈》这样点赞绍兴古城。稽中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龙彬说,《焦点访谈》点赞稽中遗址的发现如同一把钥匙,缓缓开启了通往绍兴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大门,它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述说着千百年来的变迁。绍兴更需要把老祖宗千百年来留下来的古城当成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守护好、传承好,以最大的努力和智慧,去探寻和破解古城的文化密码,为绍兴文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古城保护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