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刚过,丽水市青田县章村乡的油茶林里,沉甸甸的油茶果挂满枝头,村民们正忙着除草施肥,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8月9日,由中央及省级媒体记者组成的“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兴林益农”共富工坊,探寻青田县如何依托油茶产业,让“老油茶”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山区百姓致富的“金果”。
“浙南油库”共富工坊 记者 戴凯霖 摄
青田“九山半水半分田”,山间有30.67万亩油茶,面积居全省第一,因此得名“浙南油库”。近年来,青田县在政策扶持、科技助力与文旅融合的推动下,油茶产业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在季宅乡的油茶基地,一条蜿蜒曲折的单轨运输车在林间穿梭,彻底颠覆了茶农们肩挑背扛的传统劳作方式。“如今,有了轨道车的助力,油茶果可以直接运送到山脚,既节省了人力,又降低了成本。”季宅乡党委副书记夏茂介绍,如今的青田县不仅积极推广机械化种植,还与浙江省林科院携手,成功培育出高产新品种,让油茶果的亩产量从300斤大幅提升至600斤。
除此,青田县还创新推出了全省首个“油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为种植户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去年寒潮期间,章旦乡种植户王大姐的200亩油茶因保险获得了近5万元的理赔款,她感慨地说:“有了这份保险做后盾,我们更有信心加大投入了!”目前,全县参保的油茶林面积已近9万亩,稳居全省首位。
工人们正在切割、打包肥皂 记者 戴凯霖 摄
走进青田县兴林益农供销有限公司的车间,一颗颗油茶果经过冷榨、精炼等精细工序,最终变成了金黄透亮的山茶油。浙江全路文旅有限公司青田治皂项目主管朱雅芳告诉记者:“我们与上海铁路局合作,推出了高铁定制款山茶油,每瓶售价198元,深受市场欢迎。”不仅如此,新开发的“青田治皂”系列手工皂也销量火爆。
这些融入了山茶油元素的产品已成为网红伴手礼,其精美的包装更是巧妙融入了青田石雕元素,彰显了地方特色。除此,青田县还创新性地采用了“国企+强村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在季宅乡建起了5000平方米的共享加工厂。
“去年,我们收购了280万斤油茶果,带动了1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农户们不仅卖果收入增加了,在工厂剥壳、包装每月还能额外赚取3000多元,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季宅乡下庄村党支部副书记、村监会主任陈永生说。
“青田治皂”系列手工皂 记者 戴凯霖 摄
周末时分,在位于青田县东部的小舟山乡,油茶观光园内游人如织。小舟山乡油茶产业集种植、加工、旅游于一体。在这里,游客们正亲身体验古法榨油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带孩子来这里研学,既能认领油茶树,又能亲手制作山茶油手工皂,真是很有意义!”温州游客李女士提着刚买的联名款茶油礼盒说。
当下,青田县已精心打造出一条“油旅融合”的精品线路,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油茶文化。在大尖山会客厅俯瞰万亩油茶林,在祯埠研学基地体验农事活动,在阜山乡品尝油茶宴……这些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今年,青田县借助“丽水山耕”区域品牌的力量,让山茶油走进了杭州亚运场馆和长三角地区的高铁站,进一步提升了山茶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青田县林业局总工程师吴忠民表示:“未来,我们要继续挖掘每颗油茶果的价值,推动油茶产业与石雕、华侨等特色文化的深度融合,让‘浙南油库’的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