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供图
“4号抹茶粉比5号做出来的茶味更浓,可以在此基础上调整抹茶粉和巧克力的比例。”日前,屋外热浪滚滚,建德市三都镇大唐村香榧工坊内,95后周昊泽和研发合作团队正埋头做着研发。仅今年上半年,他们创新推出的原味香榧巧克力销量就达5000余罐,销售额超80万元。这个海拔500米、常住人口仅170余人,但每年香榧产量超10万斤的小山村,因这款“共富爆品”焕发了新生。
“要不是‘镇聘村用’给我们村送来了小周,今年我们还得为香榧卖不上价发愁。”大唐村党支部书记何光红说。“镇聘村用”是建德针对乡村发展人才不足的破题之举——2024年春天,建德市委组织部创新推出这一人才引进机制: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有意愿、有能力的年轻人,再派驻到有需要的村子,为村社发展注入年轻力量。
周昊泽就是最早一批参与“镇聘村用”的青年。除了研发新品,他每周还要作为村播直播一次,编导、主播、技术“一肩挑”。“去年刚来的时候发现乡亲们辛辛苦苦种的香榧丰收了,却只能卖上100元3斤的低价,心里确实着急”。后来周昊泽有次看直播,发现坚果巧克力的销量很好,就突发奇想,“为什么咱们村的香榧不能试试呢?”
“试试就试试”的大唐村建起了用于香榧加工的香榧工坊。如今走进小村,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巧克力的香味。
乡村人才青黄不接,发展突围自然成了“无根之水”。大唐村的尴尬并不是个例,以三都镇为例,19个行政村中有11个都面临“老龄化+空壳化”的双重困境。
偏远山村,如何吸引年轻人来?改变不了区位劣势,就在“身份”和“通道”上给足安全感:建德不仅为“镇聘村用”人员提供所属乡镇(街道)编外用工身份及待遇,还为其中的优秀人才开辟专门的晋升通道;
外来的年轻人,“水土不服”怎么办?“培养干部扶上马,也要送一程”。建德留出3个月磨合期,安排基层经验丰富的老党员手把手指导,提前做足村情调研;
到了村里,打不开思路,怎么办?建德定期举办各类专业培训、外出考察,持续“充电”,还累计下拨40万元奖励资金专门扶持年轻人的“金点子”。
有了更长远的陪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脱下西装戴上草帽”,开始用“新潮基因”重构城乡边界,改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村叙事。截至目前,建德“镇聘村用”所在乡村累计落地各类项目24个,带动偏远山区村集体增收超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