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北仑:垃圾分类进课堂 中小学生化身“绿色行动派”

2025-07-23 17:35:51 来源:浙江在线 通讯员 张丽丽 柴晓晓 吴羽琦 周波 钱宗宁 龚晶晶 虞雪峰 谢舜燕 胡纳容 张琴斐

  浙江在线7月23日讯(通讯员 张丽丽 柴晓晓 吴羽琦 周波 钱宗宁 龚晶晶 虞雪峰 谢舜燕 胡纳容 张琴斐)7月,骄阳似火,北仑区新碶街道各社区的假日学校里却绿意盎然。在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带领下,辖区的小学生们体验了旧物改造、环保实践、入户宣传、商圈宣传,创意绘画等绿意盎然的环保课程。

  香堇社区:旧物“焕新颜,环保伴我行

  为增强青少年环保意识,引导学生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7月20日,香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组织绍成小学学生们开展“旧物‘焕’新颜,环保伴我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旧物的二次价值。

  活动现场,孩子们提前准备了鸡蛋托、奶茶外卖包装袋、废弃硬卡纸、塑料瓶等常见的生活废弃物,以及剪刀、胶水、彩笔等工具。垃圾分类志愿者首先向孩子们讲解了垃圾分类知识和废旧物品回收利用的意义,鼓励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手中的旧物变成实用的新物件。

  在实践环节,孩子们分组协作,专注投入创作。有的孩子将积攒的卡片精心剪裁、折叠,组合成造型别致的笔筒,既稳固又美观;有的专注于改造鸡蛋托,用彩笔涂色后,将其改造成小巧的收纳盒,可放置橡皮、回形针等文具;还有的利用奶茶外卖包装袋的防水特性,经过清洗、裁剪和缝制,制成方便抽取的抽纸盒。原本即将被丢弃的物品,在孩子们的巧手下焕发新生,成为兼具实用性与创意的生活工具。

  “以前用完的奶茶袋和鸡蛋托都直接丢弃了,现在明白了它们都能焕发新生,以后家里的旧物我都会考虑如何再利用。”学生陈雨诺展示着改造的作品表示。

  此次活动通过生活化的实践,让孩子们直观认识到资源循环利用的价值,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行为。香堇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以这样的活动为起点,让孩子们把在活动中收获的环保意识带回家庭、带入校园,带动更多人关注资源节约,共同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

  福泉社区:“小网格”带动“大环保”垃圾分类实践活动

  为增强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培养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近日,福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组织辖区小朋友开展了一场环保实践活动。

  在简单的动员和安全注意事项交代后,网格员带领小朋友们开始垃圾清理行动。大家手持夹子和垃圾袋,在社区的主干道和绿化带中,认真寻找垃圾。虽然天气有些炎热,但小朋友们的热情丝毫没有减退,大家都积极参与,从废纸、塑料瓶、食品包装到矿泉水瓶,废弃物逐渐被集中收集,手中的垃圾袋变得沉甸甸的。遇到随地乱扔烟头的居民,小朋友们还主动向上前宣传环保知识,呼吁大家共同爱护社区环境。

  “烟头属于什么垃圾?”网格员带领孩子们进行垃圾分类。大家围坐在一起,按照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标准,将捡到的垃圾进行整理。网格员耐心地解释每一种垃圾的分类依据,并强调了分类的重要性:“废旧塑料瓶可以经过再加工变成新产品,厨余垃圾可用作有机肥料,减少环境污染。”在分类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垃圾分类的知识,还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此次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绿色环保的种子,让“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理念从小扎根,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不仅能成为环保小卫士,更能带动家庭、影响社区,让垃圾分类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共同守护我们的美丽家园。

  高塘社区:探寻绿色记忆 守护城市年轮

  这个暑假,城市的绿意深处成为青少年的天然课堂。由汇绿生态讲堂胡勇老师带来的“探秘城市古树”特色课程带领高塘社区暑期假日班的孩子们穿越时光年轮,揭开古树背后蕴藏的生命奥秘与城市生态密码。

  孩子们在专家指导下,化身“树木侦探”,学习辨识古树特有形态特征,触摸古树沧桑树皮,剖析年轮背后的气候变迁故事,理解古树独特的生理机制与适应环境的生存智慧。

  “以前觉得古树就是棵特别老的树,”参与课程的五年级学生李同学兴奋地说,“现在我知道了它每一道疤痕都是故事,保护它们原来需要这么多科学知识,太酷了!我以后也想当个‘树医生’!” 孩子们想起自己看到过的古树名木,在学习古树病虫害识别基础后,纷纷化身“树医生”讨论如何为古树健康保驾护航,如:参与为古树清理小环境、制作简易保护宣传牌、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平时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等,将“保护每一片绿叶”的责任感深植于心。

  “探秘城市古树”课程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生态责任意识的启蒙。高塘社区暑期假日学校负责人王琼莹表示:“社区与汇绿园林合作课程将每年持续开展,旨在通过趣味与深度并重的体验,引导青少年关注身边的绿色遗产,理解生态保护的紧迫性与科学性,培养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未来公民。”

  牡丹社区:小小志愿者入户忙 垃圾分类知识“传万家”

  炎炎夏日,牡丹社区里多了一群特殊的身影——暑期志愿者们正带着垃圾分类宣传资料,挨家挨户开展上门宣传。

  “阿姨您好,这是垃圾分类的指南,您看像这些过期的药品属于有害垃圾,要放进专门的收集箱哦。”志愿者们耐心地向居民讲解分类标准,遇到老人时,还会放慢语速、指着图片一遍遍解释。他们不仅带来了宣传册,还准备了实用的分类垃圾袋,用年轻人特有的热情和亲和力,让居民们更容易接受这些知识。

  不少居民被这份认真打动,主动拿出家里的垃圾请教分类方法。“以前总分不清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经孩子们一说就明白了。”一位住户笑着说。志愿者们还细心记录下居民提出的疑问,承诺整理后在社区公告栏统一解答,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

  这场上门宣传,不仅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更深入家庭,也让志愿者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奉献”的意义。汗水浸湿了衣衫,却挡不住他们传递环保理念的脚步,成为这个夏天里,社区里最温暖的一道风景线。

  塘湾社区:社区网格员变身假日老师 为社区小候鸟讲好垃圾分类故事

  “矿泉水瓶随手丢,它可是能变身的‘魔法宝贝’哦!”7月22日上午,塘湾社区假日学校的教室里传来阵阵欢笑,网格员虞雪峰正用ppt给28余名社区小候鸟讲述垃圾分类的趣味故事。

  暑假期间,社区里的孩子们开启了假期模式,为让他们度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假期,塘湾社区结合社区治理工作要求,特意开设假日学校垃圾分类课程。这不仅是丰富孩子们假期生活的举措,更是社区推进基层治理、提升社区整体文明素养的重要一环。熟悉社区情况的网格员们主动请缨,化身兼职老师,将日常工作中的垃圾分类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课程,以点带面促进社区治理效能提升。

  课堂上,网格员用拟人化的方式讲解垃圾的 “前世今生”:“过期药品是脾气暴躁的‘小怪兽’,必须住进专用的‘隔离房’;菜叶果皮是温柔的‘营养家’,埋进土里能长出新生命。” 她边说边指着四色分类桶,邀请孩子们上台进行模拟投放。8岁女孩程泓伊拿着纸板做的 “废报纸”,认真比对后投进蓝色桶,得到小贴纸的他兴奋地说:“原来垃圾不是没用的东西,分对了还能变宝贝!”

  除了理论讲解,网格员们还设计了 “垃圾分类接力赛”“环保小卫士闯关” 等互动游戏。在 “垃圾去哪儿” 大转盘环节,孩子们拿着不同的垃圾卡片,在网格员的引导下找到对应的 “归宿”。旁边的大学生志愿者,当起了课堂监督员,提醒小朋友们 “过期药品要放进红色有害垃圾桶”。

  “这些孩子是社区的一份子,他们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进而关系到社区治理的成效。” 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网格员们结合日常巡查中发现的居民分类误区,特意准备了 “厨房垃圾分类指南”“旧物改造小窍门” 等实用内容,还发放了印有专门制作的分类手册。据悉,社区假日学校每年课程都会穿插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截至目前,已经覆盖社区孩童 200 余人次。通过这样的课程,以孩子们为纽带,将垃圾分类的理念传递到每个家庭,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课程结束时,孩子们拿着垃圾分类宣传折页,跟着网格员走进小区向居民分发。“希望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让垃圾分类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为社区治理贡献力量。” 网格员擦着额头的汗,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模样,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向阳社区:让环保“画”出来-垃圾分类绘画课

  7月21日,向阳社区假日学校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让环保‘画’出来”垃圾分类绘画课。

  课程开始前,没有直接进入绘画环节,而是向同学们讲解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知识。辖区共建单位小叶老师详细解释了垃圾分类标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为了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小叶老师还展示了一些图片,直观地展现了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以及不分类垃圾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小叶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拿起画笔,将学到的垃圾分类知识转化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作品。有的孩子以“分类小能手”为主题,在画纸上勾勒出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并画出了各种垃圾准确投放到对应桶里的场景;有的孩子则创意十足,将可回收垃圾描绘成能够变废为宝的“魔法”,例如把塑料瓶画成小船,把报纸画成可爱的动物。在绘画过程中,孩子们会不时小声讨论,互相提醒:“这个包装袋是要投到可回收里的。”、“果皮是厨余垃圾哦!”

  通过这次绘画课,同学们不仅学习了垃圾分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环保意识,并将环保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下一步,向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将持续创新宣传形式,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开展,共建共享美丽宜居的社区环境。

  茉莉社区:暑期商圈“含娃量”高?正好!茉莉小志愿者向家长精准传递分类知识

  7月22日下午,一支十余人的垃圾分类宣传队伍有序走进茉莉社区银泰商圈。这支由社区两个小区暑期志愿者组成的队伍,在银泰城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宣导活动。

  志愿者们年龄跨度从小学新生到初中生,其中不乏多次参与活动的“熟面孔”。活动中,经验丰富的“老”志愿者带领“新兵”熟悉流程、教授话术,帮助他们迈出宣传第一步。几次实践下来,小志愿者们已能独立讲解宣传单页内容。一次次弯腰讲解,让服务精准触达目标人群。

  “看,充气城堡和游乐区那边家长多,我们去那儿分发资料!”暑期午后的银泰城,孩子扎堆,陪伴的家长也不少。许多家长在等待间隙刷着手机打发时间——他们恰恰是家中垃圾分类的“主力军”。一张张印有“常见生活垃圾分类举例”的单页递到手中,伴随着孩子们稚嫩真诚的劝导:“要做好源头分类哦!”家长们欣然收下这份实用的“分类指南”。

  生活垃圾分类是场“持久战”,过程中难免遭遇质疑、迷茫与懈怠。正因如此,我们需要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唤醒大家的分类“初心”,让这项事业持续下去。下一步,茉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将继续组织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商圈、小区和各个点位,通过持续服务,不断增强居民的分类意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