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1日讯(记者 陈丽丹 通讯员 彭觉浅)盛夏七月,青春如火,一场别开生面的“青春盛宴”已然拉开序幕。7月10日,浙江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新联聚力·共富启航”暑期社会实践团正式入驻千年古村新坝村,开启为期40天的校地合作实践。这场融合了文化传承、国际传播和科技赋能的创新实践,为浙江探索“两个先行”的共富路径提供了鲜活的青春注脚。
萧山区委统战部、义桥镇相关领导,萧山区委统战部相关科室负责人、义桥镇各村社书记、统战委员,义桥镇新联会会员代表、新坝村村民以及暑期社会实践团中外学生代表参加启动仪式。
文化传承:为千年古村打造乡村文化IP
义桥的根脉在文化,新坝的底蕴在历史。这里不仅有新石器时代文物遗址、节孝承恩牌坊等历史遗迹,留存着战备粮仓、新坝乡公所、第一个村办企业等老建筑,还传承着堕民语言、姜糖制作技艺等传统文化。
如何让义桥本土的文化从“文献里”走到“眼前来”?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校地做足准备。“我们将组织中外学生深度参与义桥非遗传承与乡土文化传播。通过演绎《诗意中国》、开展扎染与漆扇制作体验等研学活动,让传统文化在创新表达中焕发新生。”浙江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邵莉敏介绍说,学院将联合义桥镇拍摄义桥乡村纪录片,用镜头记录村歌、越剧等文化符号,打造“可传播、可延续”的乡村文化IP。
国际传播:开拓乡村走向世界新路径
在7月10日的启动仪式上,中外学生合诵《诗意中国》,用精彩的演绎展现了文化交融的魅力。中外学生的深度参与是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一大亮点。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与本地学生一起,用他们的独特视角和国际视野,搭建乡村走向世界的桥梁。
据悉,浙江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将依托学院多语种优势,为义桥打造“国际化乡村会客厅”,发挥涉外语言支持功能。协助萧山区新联会开展涉外交流活动,为共富集市特色产品设计英、俄、阿拉伯等多语种宣传手册。组织留学生参与“外语+乡村”公益课堂,为村民提供日常外语教学;通过电商直播等形式,助力义桥老姜糖、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科技赋能:用学术智慧点亮共富星火
“既能深入田间地头、走进村民家中,用双脚感知乡土温度;更能向上生长,把校园所学转化为实践所能,用智慧点亮共富星火。”中外学生带着校地双方的殷殷期望,开始社会实践。
在乡村调研领域,实践团将聚焦义桥“强村公司”运营、特色农产品产销等议题,组建多学科调研小组。同学们将走进田间地头,结合大数据分析与案例研究,为义桥农旅融合、产业升级提供可行性建议。
“乡村振兴需要新联会、村民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而高校师生的加入,为我们的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智慧。”义桥镇党委书记陈钢强调了“传承、创新、共享”三个关键词,希望社会实践团能够深入挖掘新坝村的历史文化,通过创新实践载体,将乡村故事推向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