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胄小兵人。记者 褚晶君 摄
当潮玩手办LABUBU(拉布布)风靡市场之际,海宁市海洲街道的炼铠国潮甲胄文化创意(海宁)有限公司,凭借一款原创“甲胄小兵人”成功破圈,成为市场新宠,日销量稳定在近百单。
走进公司工作室“炼铠堂”,叮当作响的敲击声不绝于耳。室内陈列着大小不一、形制各异的古代甲胄,让记者仿佛穿越回了古代。公司总经理、被铸甲圈誉为“中国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的温陈华,正专注地伏案组装一套微型甲胄。
与真人尺寸的厚重甲胄不同,温陈华手中的作品精巧别致。“这是去年推出的‘甲胄小兵人’,手臂可灵活弯曲,能持握刀枪。”说着,他娴熟地拿起一个成品,边演示手臂关节的活动性,边向记者介绍细节。
工作室。记者 褚晶君 摄
甲胄小兵人手办的创意,源于一位老客户的提议。近些年,国潮手办火热,一位合作多年的老客户询问温陈华能不能开发一款甲胄类的文创手办。“我想着既能更好地诠释武侠文化,又能让甲胄文化更亲民地走进大众生活,于是就答应下来。”温陈华认为,游客只需花几百元,就可把它带回家,成为助推甲胄文化传播的新载体。
制作过程中。采访者提供
从设计图稿到首版样品,温陈华团队仅用不到半月。然而,初版因风格过于严肃被客户否决。“客户觉得太过于严肃,不像是一款国潮手办。”温陈华表示,由于考虑到实穿和防护功能,真人甲胄更威武霸气。在等比缩小时,团队只考虑到还原真实性,忽略了手办的好玩有趣。于是,团队深入研究流行国潮手办,调整设计。“整体采用四头身比例,可以使形象更加萌趣一点,手臂可设置成灵活运动,方便摆造型。”最终,根据历史资料,全手工精心还原出小兵人的造型,结合冷兵器时代相似的实战环境,目前已经陆续打造了铁浮图兵人、天武将军兵人、锦衣卫兵人等多款甲胄小兵人。
逼真头盔、锃亮铠甲、短靴长刀一应俱全。历经十余次改版,如今的甲胄小兵人,在威严中透出萌趣。与真人尺寸甲胄相比,虽仅30厘米高、重0.8千克,但做工一点不含糊。“材质和效果与真人穿戴的铠甲是相同的。”温陈华介绍,一套宋代甲胄大约需要甲片2000多片。同比例缩小的小兵人甲片数量可能是其四分之一,但是由于甲片尺寸也相应缩小,反而需要更多耐心和细心。“甲片比小手指甲还小,为符合人体形态,每一片甲片弧度不同,都需要经过手工敲打成形。”温陈华介绍,从画稿、热锻、头盔制作、夹贮、编甲、錾刻、拼接七个步骤完成,一个小兵人也需要工匠一个星期的时间。
威风凛凛的小兵人。采访者提供
温陈华制作的甲胄。采访者提供
去年,第二十届文博会暨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举行。炼铠国潮携带6套甲胄(从汉代到清代)以及甲胄小兵人亮相“文创中国”专题展区,获得了100多位个人意向客户,以及超过10家的文旅景区单位和文化项目经营商家抛出的橄榄枝。
“市场认可是研发的最大动力。”温陈华介绍,甲胄小兵人推出之后,被顾客称为国风“铠甲勇士” ,累计销售一万单。去年公司产值达700万元,其中小兵人贡献170万元,成为企业新增长点。凭借亮眼业绩,公司已从工作室晋升为规上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