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年糕卖成“米其林爆款”?慈溪这位“兵书记”有一套

2025-07-01 11:05:32 来源:潮新闻 记者 翁云骞 通讯员 茅译文

  新建冷库投用在即,共富工坊的几款年糕新品马上开始量产……6月下旬,慈溪市掌起镇东埠头村党总支书记张瑜更忙碌了。“只要村集体的腰包能鼓起来,我个人忙一点是好事情。”他憨笑着说。

  这是张瑜当上村书记的第5个年头。这5年他专心干了2件事,第一是将当地的非遗年糕做成了产业;第二是把原本很薄弱的村经济给搞活了,眼下,村里就有好几个新项目在谋划推进。

  张瑜(右侧中)。通讯员供图

  身为一名退役老兵,张瑜退役不褪色,骨子里那种沉稳坚毅和轻易不放弃的劲头始终没变。他要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当“排头兵”,带村民致富奔富。

  在张瑜看来,经营村庄跟经营人生是一样的,不能裹足不前、“守着金饭碗躺平”,而是要大胆走出“舒适圈”,永远追求卓越。“一起努力,好日子还在后头。”对于未来,张瑜信心满满。

  古法年糕何以成爆款?

  宁波人爱吃年糕,东埠头的年糕就非常有名。

  “我们这里做的是真正的古法年糕,优质大米在净化后的山泉水里浸泡10多天出浆,然后才是洗米、磨粉、蒸煮、揉捏、成型。”张瑜介绍,凭借非遗加工技艺的代代传承,当地出产的年糕制品色白、粉细、质韧、水浸不化,口感品质均十分地道。

  2018年,为给女儿提供锻炼的平台,办过多年灯具厂的张瑜注册了食品加工企业,计划做家乡年糕的生意,没承想很快他就接了老书记的班。考虑到当时村里没有像样的产业,他二话不说就把这个还在“襁褓”里的企业贡献了出来。

  “村里没钱投资那就我来,亏了算我的;如果有的赚,那就拿出一部分作为村集体的收益。我不怕别人说闲话。”他笑着告诉记者。

  东埠头年糕。通讯员供图

  2020年,新任村书记张瑜出资100多万元,为年糕作坊添置了设备和产线。他还找来曾在国营食品厂工作的老师傅,复刻了古法水磨年糕的全部流程工艺。当地人都说,张瑜做的年糕味道和小时候吃到的一样,是把传统手艺复原了。

  方向有了,怎么把产能和销量提上去是关键。

  为模拟古法水磨的工艺,张瑜开动脑筋,为年糕流水线增添了一道“砸”的工序,这就比一般的螺杆搅拌更能让大米上劲。他还找到浙江万里学院的师生进行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发年糕饺、蒸团等新品,丰富了东埠头年糕的“产品线”。

  “两年试验下来,我们的古法年糕做出了口碑,不仅本地商超欢迎,连杭州的米其林餐厅也主动找上门来要货。”张瑜骄傲地说。

  去年以来,张瑜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水磨淀浆米粉的研发上。和年糕一样,这种糯米粉也采用古法淀浆工艺,这就使其有了同类产品不具备的柔滑度和韧性,非常适合制作汤圆等传统食品。

  “年糕创品牌,米粉拓市场。”张瑜告诉记者,“土特产”要做大不是说注册了商标就好,而是要在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上下足功夫,“全中国糯米粉一年的需求量在3000万吨以上,但是很大一部分高端优质的糯米粉却还依赖进口。如果能抢占这个市场,我们村的收入就不愁了。”

  300平方米的冷库已基本建成,老村委会原址重建的新共富工坊也即将开始规划设计……张瑜告诉记者,他的目标是在掌起镇打造一条覆盖种植、加工、销售的古法年糕及其衍生品的全产业链,通过持续的创新研发和引进投资,将非遗技艺“变现”。

  东埠头年糕非遗工坊。通讯员供图

  “培养我们自己的‘董宇辉’”

  “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创品牌的梦,一个是建强村的梦。”张瑜常和朋友们这样说。

  既是企业主又是村书记,张瑜深知肩上责任之重。如果说干企业还能有盈有亏,当村书记则没有太多可计较的地方——他要想尽办法,把村里的发展潜力挖掘出来,让村民们的日子过得更好。

  这两年,张瑜东奔西跑,在镇里的支持下拿下了精品村连片改造的项目,通过与周边村联合进行道路、景点等硬件设施的规划改造,一个崭新的东埠头即将展露容颜。

  环境好了,游客多了,对村庄来说,这就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底气。“东埠头不仅有非遗年糕,还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都是很宝贵的资源。”张瑜告诉记者。

  这两年,张瑜仔细研究了当地的历史人文脉络,和村干部们一起挖掘出龙门桥包子铺、酒仙刘伶江南游历的多个故事,并以此作为招引新业态的依据。“我们提供品牌,相应的服务也绝对是一条龙。”他笑着说。

  张瑜(左一)在工作。通讯员供图

  经营村庄,归根到底要做好资源的整合再利用。通过盘活老民居、旧厂房,东埠头村的产业形态丰富了,村容村貌也改变了。眼下,张瑜正打算把村里的100亩闲置田地改造成共享农田。

  “我们这里的老品种萝卜非常有名气,但是光靠农户种,十块钱一斤还卖不到。”张瑜的计划是将这块地进行集中流转整治,并分成一块块用来出租领养,“这既是一种高效益的休闲农业形态,也可以拉动本村居民在家门口服务就业。一举多得。”

  乡村振兴,人才很关键。这两年,张瑜带领大家积极地向宁波大学等高校伸出橄榄枝。他希望借助非遗年糕等特色产业的打造,为东埠头村吸引更多的年轻人。

  “年轻人多了,村子也才会更年轻。”张瑜对村里即将开工建设的电子商务平台充满期待,在他看来,东埠头村乃至掌起这个地方不缺产业更不缺资源,只要给年轻人提供空间和机遇,乡村发展面貌就会改变。“我们也能培养自己的‘董宇辉’。”

  共富工坊飘起年糕香,东埠头村又将迎来一个繁忙的夏天。

责任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