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品也能交易,宁波让“沉睡”资金变流动“绿色银行”

2025-04-22 11:21:53 来源:潮新闻 记者 应磊 通讯员 蔡迪 黄鑫 黄扬

宁波让“沉睡”资金变流动“绿色银行” 通讯员供图

4月21日,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一场“公益损害赔偿+普惠式兑付”合作机制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宁波海曙区举行。两份生态产品交易协议当场签订,约15万元的公益损害赔偿金实现“生态价值”向“共富动能”的转化。这也是宁波实现政府、司法、市场三方携手,让“沉睡”资金变流动“绿色银行”、用于绿色发展的案例。

为何要建立该机制?公益损害赔偿金从何而来?海曙区森林覆盖率达49.8%,拥有四明山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它山堰古水利工程等生态瑰宝,但生态资源长期面临“难计量、难交易、难变现”的困境。

“根据过去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办理部分环境资源案件时,被告依照法律规定支付了生态环境损害及修复费用,但原地生态无法修复,导致大量公益损害赔偿金滞留在专用账户,生态效益未能充分释放。”海曙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负责人介绍。

为此,海曙区检察院联合海曙区法院、宁波产权交易中心、宁波市环科院等单位进行三个月的专项调研,最终形成“替代性修复+普惠式兑付”双轨机制,以“政府搭台、中心实施、检察认购”为核心,当受损生态无法原地修复时,通过科学核算转为认购碳汇、土壤改良等可量化生态产品,将公益损害赔偿金转化为绿色生产力。

当天,海曙区检察院分别与横街镇政府、龙观乡政府举行交付仪式,完成横街镇大雷村2656.38吨竹林碳汇项目和龙观乡和美山水田园提升项目两份生态产品交易,并交付支票。有关乡镇将会把这笔公益损害赔偿金用于竹林管护、村级生态基金投入等方面,形成“生态反哺”。

宁波让“沉睡”资金变流动“绿色银行” 通讯员供图

“横街拥有全国单片面积最大竹林的,近年来以竹笋、竹山、竹子、竹海、竹空气五个维度入手做好‘五竹共富’文章。此次认购交易也是横街首笔竹林碳汇交易,让竹空气产生经济效益。按照全镇9000多亩竹林来算,若全部交易,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30万元。”横街镇农办负责人表示。

“此次签约仪式,是对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模式的积极探索,以生态产品交易为纽带,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乡村振兴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海曙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海曙区将全力推动“公益损害赔偿+普惠式兑付”机制的扩面升级,联合海曙区法院完善制度设计,推动赔偿标准科学化、兑付流程规范化。同时全面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公益损害赔偿金真正用到生态环境保护等各项公益事业中。



责任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