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夜市有8家“无声摊位”,用手势与微笑书写自强人生

2025-04-22 10:18:12 来源:潮新闻 共享联盟·瑞安 潘虹 邵象富 见习记者 蓝韵飞

夜幕降临,瑞安市莘阳大道临时夜市疏导点处,食客来往不息。在众多摊位中,几家小吃摊在喧闹的人声中略显安静。据了解,这些摊位的主人是一些听力或语言障碍人士。近日,记者探访了这些无需言语却充满生命力的“无声摊位”,看他们用手势与微笑书写自强人生。

无声摊主的“双手交响曲”

四月的一个傍晚,一家名为“子兄铁板鱿鱼”的小吃摊刚亮起灯不久,市民林昭阳就来点餐了。他点了两把鱿鱼须,冲摊主比了个“2”,便扫码付款。

小吃摊以卖烤鱿鱼为主,兼卖鸡肉、牛肉、年糕等。小吃摊菜单的上方,写着“我是聋人,请直接取菜,谢谢理解”这样一行温馨提示;菜单下方,则标注着“1不辣、2微辣、3中辣、4特辣”的辣度提醒,顾客通过手势比画告知需求,摊主何传波笑着反馈给顾客一个“OK”的手势。

开火、刷油、烤鱿鱼、调味、撒葱花……几分钟,何传波就完成了林昭阳的订单,微笑地递过去。“我经常来吃,他家的小吃摊很干净,吃起来很放心。”林昭阳告诉记者,他知道摊主夫妻两人是听力方面的残障人士,凭自己双手自食其力,“希望大家都来尝尝他做的铁板鱿鱼,味道绝对有保证。”

今年46岁的何传波因小时候发烧导致听力障碍。3年前,他开始和妻子一起摆小吃摊,但是由于场所不固定等情况,收入一直不稳定。莘阳大道鑫鸿嘉园附近被作为临时夜市疏导点后,何传波的摊位也被“收编入市”,在上望街道及有关部门的引导下文明经营。

有了“安摊之处”,何传波夫妻感到干劲十足。每天下午,他先去购买食材,回家后清理食材,完成准备工作,18时左右出摊,忙到凌晨两三点收摊。“食材都是当天购买的。妈妈觉得我们辛苦,也会前来帮忙。”何传波在手机上打完字,伸出手来让记者看他因长期做铁板烧磨出的茧子。

烟火气里传递城市温度

在80余个流动摊位中,像何传波这样的“无声摊位”,一共有8家。他们以笑脸迎客,打手势与顾客交流,有着“自成一派”的安静和默契。

当晚,在芝士火鸡烤冷面“无声摊位”前,市民颜欢欢给女儿点了一份芝士火鸡面,摊主陈明道指着菜单上的“不辣”两字看向颜欢欢,见颜欢欢点头后,比了一个“OK”的手势,开始制作。

“摊主很热情,笑容很灿烂。虽然我们无法用言语交流,但可以用眼神和手势沟通。他们努力生活的样子,让人很感动。”颜欢欢是一名医护人员,对弱势群体也比较关注,在日常工作中简单地学习了一些手语,有时候也会和摊主用手语交流。“他们的摊位很整洁,食材很干净,味道也好。对我们这种老顾客,摊主都记住口味了,十分贴心。”不一会儿,颜欢欢的芝士火鸡面做好了,陈明道将其打包后递给她。双方在一递一接之间,用手语互道感谢,然后微笑地告别。

“欢迎光‘柠’”“工作一堆,先干一杯”……在诸多摊位之中,一辆绿色的手打柠檬茶餐车很是吸睛。“欢迎光临!我是听障人士,麻烦用手指点点,谢谢配合。”菜单图文并茂,每一种饮料都配有图片,图片右边标注了饮料不同杯型的价格,下方则是“堂食”和“外带”选项。

身穿浅紫色毛衣、头戴奶白色发箍的36岁女摊主倪小珠正在餐车里忙碌着。倪小珠用文字告诉记者,她一般晚上出摊五六个小时,大概能卖100多杯,生意还是不错的。

记者发现这辆绿色的餐车背后,放着充满童趣的汉堡包磁力贴、卡通人物巴斯光年的抽纸等小物件。“我喜欢打扮得很可爱。”倪小珠打字告诉记者,她是一个人摆摊,男朋友偶尔会来帮忙。之前是游散摊贩,收入没有保障,这次稳定了之后想努力赚钱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上望街道办事处联合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上望中队负责人介绍,在日常管理中,他们发现了这些“无声摊位”,于是将摊位相对集中起来,给予固定位置,在遵守夜市卫生、文明秩序的条件下,为这些特殊群体点亮一盏“安摊之灯”。


责任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