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21日讯(通讯员 毛罕琦)衢江区应急管理局以精准执法为导向,创新监管模式,通过“调研问需、分类监管、联合检查”三项举措,切实提升危化品领域安全监管质效。
聚焦调研问需,提升执法服务精度
坚持“企业需求导向”,通过精准调研破解执法“一刀切”问题。一是问卷调查夯基础。围绕涉企检查频次、执法流程、整改服务等关键环节,面向全区危化品企业发放调查问卷44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系统梳理企业反映的“多头重复检查”“标准解读不清晰”“专家服务比重高”等问题。二是问需于企优机制。针对企业诉求优化执法流程,明确检查前提供“事项清单”、检查后发放“问题清单”,杜绝执法随意性。建立“企业点单+政府服务”机制,并根据企业需求匹配安全专家提供定向技术指导。
聚焦分类监管,优化执法服务频次
推行“三色分级+动态调控”差异化监管模式。一是精准定级减干扰。综合企业生产工艺、风险等级、管理水平等因素,将企业划分为“红、黄、蓝”三类风险等级,科学制定年度执法计划,明确不同等级企业检查频次上限。二是动态调整提效能。建立“季度评估+风险预警”机制,根据隐患整改、事故记录等情况动态调整企业风险等级。对连续6个月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较好的企业降低检查频次,对整改不力企业纳入红色监管重点盯防,实现执法资源精准投放。
聚焦多向发力,减少企业迎检负担
构建“部门联动、数字赋能、专家协同”三位一体服务体系。一是联合执法减频次。联合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制定跨部门联合检查清单,对特种设备管理、环保设施运行等交叉检查事项实施“进一次门、查多项事”,避免多头重复检查。二是线上监管提质效。依托省“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安全在线”平台、衢州市化工行业安全监管平台,积极探索线上检查代替线下执法模式,通过视频巡查、电子台账核验等方式开展非现场检查,对低风险企业推行“企业自查+线下抽查”。三是规范用智强支撑。严格专家使用管理,明确专家仅限提供隐患排查等技术服务,不得单独开展行政检查。建立专家服务“双随机”机制(随机抽取专家、随机分配企业),全程由执法人员陪同并签字确认技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