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北仑梅山街道:旧衣裁出新生活

2025-04-10 16:58:50 来源:浙江在线 通讯员 孙丽梅

  江在线4月10日讯(通讯员 孙丽梅)清晨七点的绿岛新城,沈珠将缝纫机搬到单元楼前的香樟树下。剪刀划过旧牛仔裤的咔擦声惊起几只麻雀,布料特有的陈旧气息混着晨雾散开。这个习惯她已经保持三年——自从在社区垃圾分类活动中发现旧织物改造的奥秘,缝纫机轮轴转动的节奏就成了她生活的背景音。

  从分类箱到工作台

  2022年春,北仑区梅山街道江梅社区公告栏贴出“变废为宝工作室”招募通知时,沈珠刚把攒了多年的旧衣物卖给破烂王。“这些衣服明明还能用。”看着破烂王递过来的10元钱,沈珠总觉得太可惜。当晚,她坐在妈妈的的蝴蝶牌缝纫机前,把女儿穿小的衣服改成了隔热手套。

  首批报名工作室的七人中,只有沈珠带来了一箱的作品:用窗帘布缝制的抽绳袋、牛仔裤改造的杯垫、碎布拼贴的装饰画,旧毛线织成的杯垫。社区书记翻看着这些作品,突然拍板:“下周便民服务集市,咱们给沈珠办个展览!”

  开展那天,50多件作品在社区广场摆满了一张桌子。印着“江梅社区”字样的帆布袋里,沈珠的旧物改造品最受青睐:衬衫纽扣串成的风铃叮咚作响,羊毛大衣裁制的保暖坐垫透着厚重质感。最抢眼的是件用36块碎花布拼成的围裙,当场被早点铺王阿姨以80元买走。“这不比超市卖的结实?”王阿姨的感慨引得更多居民驻足。

  针脚里的转机

  展览过后,社区文化加油站的孙老师找上门:“区文化加油站在招手工老师,您要不要试试?”握着推荐表,30岁的沈珠激动不已——我可以把自己摸索的改造工艺教给居民,真是太好了。

  首场教学安排在社区活动室。面对台下二十多位家庭主妇,沈珠把自己结婚时的红被面拆成小块:“今天教大家做针线包,针插部分用厚布料,外皮选柔软些的。”剪刀沿着粉笔线游走时,她想起妈妈教自己女红的日子,紧绷的肩膀渐渐放松。当居民们举着成品合影时,镜头里的针线包像列队的彩色士兵。

  加入北仑区文化加油站师资库后,沈珠的日程表开始加速转动。每周三在成人学校指导毛线钩织,每周轮流到各个村社指导旧物改造,就连暑假都要在假日学校带孩子们做碎布贴画。备课笔记越写越厚:从基础的平针法到复杂的镂空刺绣,每项技术都标注着“适合旧T恤改造可用床单边角料”。

  在沈珠家的阳台上,整墙的透明收纳盒分门别类装着各色布料:格纹衬衫裁成的方形料,丝绸围巾剪出的长条布,甚至袜子口拆下的松紧带都卷成小捆。“这块墨绿色灯芯绒是做电脑包的,那叠碎花棉布留给幼儿园的手工课。”她抚过料堆,像将军检阅士兵。

  现在沈珠已经成为江梅社区共富工坊的主理人,同时开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工作室,不仅售卖自己的作品,而且对前来学艺的宝妈们免费培训。随着沈珠的名气越来越来越大,订单也纷至沓来。有人来为家庭重要活动订做纪念品,有单位为员工订做节日礼物,也有单位专门邀请沈珠担任讲师对员工进行培训。

  傍晚的工作室依然灯火通明。缝纫机的合唱中,沈珠正在指导新来的大学生志愿者设计文创产品。“网上流行国潮风,咱们试试用旧唐装改手机壳。”她展开件褪色的绛红缎面衣裳,领口的盘扣拆下来做装饰,袖子裁成流苏。

  现在,破烂王老周也成为沈珠的一名忠实粉丝,只要收来一些比较好的窗帘布头和一些旧衣服就马上给沈珠送来。“让这些布料获得新生,我感觉非常有意义。”这些旧布料将在哒哒的缝纫声中,编织成更多人的希望。正如沈珠常说的:“垃圾是摆错位置的财富,而我们,就是帮它们回家的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