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第二人民医院:急性脑梗不可忽视,这份抢救提示请查收!

2025-02-20 16:15:48 来源:

  近日,69岁的朱大伯突然感到一阵阵恶心,随后呕吐频发,紧接着左侧身体也开始逐渐丧失力量。这一系列突如其来的症状让家人们心头一紧,他们立刻意识到了情况的危急,迅速将朱大伯送往了附近的萧山二院。

  到达医院时,朱大伯的神志已经变得模糊,说话含糊不清,左侧肢体的肌力几乎为零。急诊医生迅速启动“脑卒中绿色通道”,并紧急安排了头颅CT扫描,结果明确显示为急性脑梗死。

  病情紧迫,急诊科与神经内科的专家团队迅速集结,经过细致的评估并排除了禁忌症后,果断为朱大伯实施了静脉溶栓治疗。半小时后,朱大伯的神志开始恢复清晰,左侧肢体的肌力也有了显著提升,从几乎无法活动恢复到4级;一个小时后,他的肌力进一步恢复至5级(接近正常),说话能力也明显改善,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效。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堵塞,导致血液无法顺利流向大脑的特定区域,进而引发脑组织缺氧受损。这一病理过程可能导致永久性的神经损伤,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急性脑梗死的救治无疑是与时间进行的一场激烈竞赛。在朱大伯的成功治疗案例中,有两个时间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首先,从他发病到被送达医院,仅耗时40分钟,远远低于至关重要的4.5小时治疗黄金窗口;其次,从他进入医院到接受溶栓治疗,仅用时32分钟,比国际公认的标准时间60分钟要快得多。

  如果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我们该如何有效应对呢?

  快速识别患者症状

  牢记“120”口诀。

  “1”代表一张脸,观察患者脸部是否出现不对称的情况,特别是口歪嘴斜的症状。

  “2”代表两只手:让患者尝试将两只手臂同时平举,观察是否有一侧肢体失去力量,或者麻木、瘫痪的迹象。

  “0”代表聆听语言:注意患者的语言能力,是否出现口齿不清、语言混乱、无法理解他人言语的情况。

  如果发现患者符合上述任何一个或多个症状,应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将患者快速送往附近有救治能力的医院。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应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将患者的头部后仰,抬起下颌,以打开呼吸道。同时,避免给患者喂食或饮水,以防止误吸导致窒息。

  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应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将患者的头部后仰,抬起下颌,以打开呼吸道。同时,避免给患者喂食或饮水,以防止误吸导致窒息。

  保持正确体位

  为了防止呕吐物误吸,应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如果患者出现抽搐,不要强行按压患者,以免损伤其肌肉和骨骼。此时应移开周围的异物,避免患者磕伤。

  避免随意搬动患者

  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应避免随意搬动患者,以免加重其脑部损伤。如果必须移动患者,应保持稳定和缓慢,避免剧烈震动。

  配合急救人员工作

  急救人员到达后,应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提供患者的详细病史信息。同时,协助急救人员将患者平稳地转移到救护车上,并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此外,家属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除了监督患者按时服药、辅助康复训练外,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情感慰藉与正面鼓励。同时,积极与医疗团队建立有效沟通,共同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责任编辑:毕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