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12日讯(记者 谈佳轶 通讯员 徐国庆)最近热播剧《繁花》带火了上海美食“排骨年糕”,而浙江其实是名副其实的年糕大省。各地年糕样式更是不尽相同,记者在萧山义桥就见到了比脸盆还大的年糕。
木槌起落的撞击声、打糕人的号子声、围观村民的喝彩声……记者走进杭州萧山义桥镇西山村的年糕工坊,就看见两三位村民抡起木槌围着大石臼轮番上阵。围观的村民告诉记者,这个石臼已经有近300的历史,得知村里新建了年糕工坊,就把家里的“老古董”重新抬了出来。
伴着蒸出来的朦胧米香、老土灶的柴木香,有村民忍不住揪下一块冒着热气的“糕花”,一口咬下,满口都是年味。
返乡建起工坊只为一口乡愁
“村里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年关打年糕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从小在西山村长大的乡贤华立成告诉记者,曾经这里是村里闲置的集体用房,去年开始村里修缮整理出了近300方的用房,让他起了回村的念头。
西山驿(年糕工坊)
这刚栽下的梧桐树,就引来了心系家乡的金凤凰。
去年,西山村积极探索“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模式,乡贤华国山、华立成通过区级招投标后,投资建设了西山驿(年糕工坊),全面助力“一村一品一业”共富产业体系建设。
今年1月1日是年糕工坊开工的第一天,村里男女老少都循着儿时的香味前来围观。打年糕在西山村又叫搡年糕,习俗由来已久,但也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传承传统技艺还能致富一方
“近40年没打过年糕,一开始手有点生了。”今年70岁的华大伯告诉记者,压粉、配比、蒸粉……古法年糕的制作每一步靠的都是经验。一块比脸盆还大的年糕直径约50公分,要用13斤米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形。
“老底子的年糕都是打出来的。越打年糕越粘越韧,也越香。”西山村村民华大伯和搭档操纵着木槌在石臼中一起一落,击打出了谷物的香味。
西山村村民正在打年糕
一个个雪白的年糕团整整齐齐地码在一边,再敲上一枚红彤彤的福印,这样一份带福气的年糕就做成了,失传近40年的手艺也重新回来了。
“小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把印着福印的年糕摆到八仙桌上,只有这样才像是年到了。”西山村村委委员任文琦告诉记者,年糕是西山人从小吃到大的美食,更是一份乡愁记忆,也希望能借助乡贤力量把这份乡愁变成带富百姓的致富经。
刚出炉的年糕
下一步,西山村将积极探索“生态休闲+物业经济+农旅体验”的乡村产业体系,不断激活新乡贤资源,集聚新乡贤力量,搭建平台载体,通过“引乡贤、留乡贤、用乡贤”,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