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南苕溪:苕水出天目,溪山话共富

2023-05-12 17:47:51 来源:浙江在线 通讯员 陈祥伟 邱巧敏

  浙江在线5月12日讯(通讯员 陈祥伟 邱巧敏)临安区南苕溪,为东苕溪主源,属长江水系,发源于太湖源镇境内东天目山脉马尖岗,主峰海拔 1271 .4米, 全长63公里,流域面积720平方公里,比降12.3%o;境内段长55公里,流域面积620.8平方公里,青山水库水文站实测多年平均流量14.5立方米每秒。清末至民国初年,水涨时,小船可通青龙口,青山杨家渡至余杭常年通行小帆船,青云桥以下可放筏。1964年青山水库建成后,南苕溪上游 竹筏放运中断。1997年4月 青山航道开航,自青山镇大园里经余杭、瓶窑镇,连通大运河。

  苕溪古水 千年烟波
  南苕溪是一条积淀千年历史文化之河。南宋《咸淳临安志》称南苕溪为南溪,有“溪多滩碛,遇水涨可胜二十斛舟”通航记载,明万历年间(1573~1619)称苕溪,因“溪岸多苕花”得名,至清乾隆《杭州府志》有“临安虽山县,而溪流达乎四境,苕溪历县界七十三里”记载,光绪《浙西水利备考》和《杭嘉湖三府总图》,则记临安“南苕、中苕二水道汇入苕溪”。据宣统《临安县志》 记载,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 ,大学士、 吏部尚书许赞(1473~1548) 曾巡行临安,见山川景物之胜,选择最佳者,命名为长桥月艇、净土云林、垂溜隐迹、白石高踪、谢傅东山、钱王古塚、天目秋风、龙潭春雨等“临安八景”。清乾隆(1735~1795)时,临安县令赵民洽增补锦潭鱼跃、苕溪水涨二景,组成“临安十景”。
  苕溪治水 锦城安澜
  南苕溪是一条赓续红色血脉之河。1975年,县委成立治理南苕溪指挥部,历时5年完成南苕溪治理,时称“千军万马战苕溪”。建成沿溪两岸防洪堤34.74千米,建成梯级水电站11座,新造良田4277亩,灌溉农田2.1万亩,共投资140万元,投入620万工。千军万马战苕溪的奋斗精神涓流不息。2002年至2006年末完成南苕溪综合治理,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新时期,南苕溪两岸各建有“初心驿站”,是社区党员活动的打卡点,是为市民提供便利服务的温馨岗,也是党团员及社会志愿者开展巡河、护河的中转站。

桥东水文站

苕溪橡皮坝

苕溪初心驿站

  苕溪蝶变 擘画幸福
  苕溪是一条实现共富共享的幸福之河。2019年至2020年完成南苕溪临安城区段综合整治提升工程。该工程2023年入选浙江省水利厅第二批水工程与文化有机融合典型案例。围绕“以水为魂、养身养心、近水映城、古今辉映”的主题,将苕溪恢复成临安真正意义上的母亲河,还河于民,将苕溪打造集休闲、商贸、旅游、度假、文化于一体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情展示带,充满活力的城市山水轴,是新时期一条承载历史生活文化的记忆之河,展现了一幅属于临安版的“清明上河图”。

责任编辑:毕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