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4日讯(通讯员 王菁怡 吴静)洛隆路商圈是海宁市最繁华的商圈之一,商圈内聚集了500余家店铺,如何通过党建引领,把辖区商铺企业多、缺乏资源共享的街区治理好,成为现代社区治理和未来社区治理场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洛隆社区牵头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街区善治党建联建机制实践基地,推行“一个公约、两张清单、三个机制”的“123”运行机制,打造红暖街区,活力商圈。
制定“一个公约”,推进契约化党建共建
社区对照现代社区“六个体系”“四个机制”要求,紧紧围绕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改革破题。社区建立联席共商,驱动商圈发展,通过制订商圈党建联建公约,实行联席会议制,由街区善治党建联建机制实践基地牵头负责,各成员单位轮值召集,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面对面听意见,实打实解难题;建设共享阵地,聚合商圈能量;构建“联建主阵地+商圈辅阵地+网上云阵地”中心辐射型阵地模式,以联建主阵地为圆心,将服务功能延伸到商圈。各联建单位打破企业、店铺、社区自成一体、相对独立的党建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合作共建,先后成立7个党支部,有效辐射商铺企业697家。在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中,海昌街道个私协会和芯能科技的年轻党员、志愿者结合单位优势和自身特长,参与商铺网格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在创建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建立“两张清单”,推进各领域协同服务
在前期充分沟通和调研的基础上,社区建立完善“两张清单”,打破体制、条块、地域局限,在开放中推进各领域党组织共享资源、共同服务。一是共性任务清单。社区充分发挥党建联建机制实践基地综合党委核心领导作用,制定4个共性任务清单,以“红色引领”把方向,“促商发展”增动力,“优化服务”提质效为核心理念,有效地执行共性任务清单。依托党建阵地、红立方、骑士加油站等推动资源精准下沉、集中供给,实现社区服务效益与商圈经济效益双提升。二是个性任务清单。社区联建成员单位结合辖区实际,制定7个性化任务清单,通过补短板破难题,不断优化街区营商环境。如联建单位硖石街道群园社区已完成群益路、塘南东路230家商铺小餐饮瓶装燃气五重防护改造和“三合一”商铺整治。
完善“三个机制”,推进长效化互联互动
社区推行“红色管家”服务制。由海宁个私协会牵头,组织发动商户成立街区“红色管家”队伍,利用商户间情况熟悉,容易亲近特点,通过以商管商提升街区自治力。借助小程序构建五步闭服务体系,社区按照“问题收集—民主协商—问题处置—结案反馈—总结提升”的闭环管理模式,结合三色管理,督促商户问题整改15个,共完成11家店铺的转码,并将情况及时反馈管家群;实施“三级三色”管理制,社区建立“三级”责任体系,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构建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和微网格长“三级”治理架构,推广“三色”管理模式,对商铺营业状态、持证情况、公共安全、垃圾分类、综合环境等五方面实时动态考评,并赋予“绿、黄、红”三色码;建立“3+X”多元共商制,“3”是积极构建“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协同治理架构,“X”是商户与各部门协同参与,有效破解各方力量各自为战等问题。
接下去,社区将进一步将继续依托街区善治党建联建“123”运行机制,构建共驻共建“红色枢纽”,打造公益集市、今晚“八点伴”服务、志愿商铺、老人“幸福餐桌”等品牌,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为居民群众办实事的具体行动,让居民在商圈感受到未来社区实实在在的便利与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