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市天天说 正文

潮乡73岁老伯已当30年“蚕保姆”

2015-05-06 16:10  来源:南湖晚报 驻海宁记者 陈 强 通讯员 邬振东 摄影 邬振东

  #!time!#在享誉“丝绸之府”的海宁,蚕桑业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而随着岁月更迭和时代发展,非常精通养蚕技术的蚕农已经不多,可种桑养蚕仍是农村群众一项经济来源。

  这些天,又到了开养春蚕的大好时节,领回蚕种后,不少老蚕农不免犯愁:养蚕是个劳力劳心的辛苦活,上了年纪,有点力不从心了。一拨拨的年轻人同样犯愁:现在厂里那么忙,哪有时间养蚕,而且也不是很懂。

  这咋办?在海宁市黄湾镇(尖山新区)闸口村,年逾古稀的老蚕农金森林是乡亲们的“蚕保姆”,帮大家解决后顾之忧,赢得一片好评。

  据悉,养蚕逾半个世纪的金森林已经做了30年“蚕保姆”,共帮乡亲代养了6000多张蚕种呢!

  古稀“蚕保姆”深受信任

  金森林现已73岁,但看上去满面红光,双目炯炯有神,思维也很清晰,说话铿锵有力,身体相当硬朗。他说自己喜欢养蚕,已养了半个多世纪。

  前几天的一个上午,镇里开始发蚕种,金森林家随即门庭若市,一拨接一拨的乡亲拿着新发的蚕种来找他代养。今年,闸口村共发放了1290张春蚕种,找金森林帮忙的近百户同村蚕农拿来了165张,还有附近村子的蚕农不停赶来。

  为啥这么多村民找金森林代养?闸口村村民马大伯说,现在老蚕农上了年纪,年轻农户大多养不来小蚕,“很多年轻人连最起码的‘起娘’、‘眠头’都不识得,还怎么养蚕宝宝?现在的年轻人白天都要去上班,也没什么时间养,所以就得请老金来帮帮忙。”

  “养蚕是个辛苦活,不养又会少一笔经济收入。”闸口村村民邬大伯说,蚕难养,其实难就难在“四龄”以前,“这时期的蚕宝宝最容易中毒,弄不好全军覆没,我们请金老伯帮忙养到‘四龄’,拿回去就好养多了,金老伯真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

  从黄湾镇大临村赶来的蚕农朱富民说,金老伯饲养的春蚕质量好,基本上不会发病,“我每年都要请他帮忙饲养小蚕,连续10多年了,他的技术绝对好,是远近闻名的‘蚕保姆’!”

  据了解,由于“蚕保姆”名声在外,周边许多村民年年会托金森林养蚕,他每年要饲养近200张蚕种,最多一年帮乡亲代养了300多张春蚕种。

  逾半个世纪难舍蚕桑情

  金森林从19岁开始就与养蚕结下不解之缘。“那一年,我当上了生产队的蚕业队长,养蚕时节,整天起早摸黑在蚕室里干活。”据金森林回忆,当年由于经验不足,每次遇到蚕宝宝发病,他便急得坐立不安,“除了时不时地向蚕桑辅导员请教,我还找了很多书自己‘啃’。”

  50多年摸索下来,金森林已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养蚕经验,“养蚕宝宝时,蚕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都要控制得恰到好处,否则就不适合小蚕成长。有的蚕农家因为没有保暖设备,就在蚕室里生炉子,容易引起蚕宝宝一氧化碳中毒。”

  金森林说,为高质量地饲养蚕宝宝,他每年从4月初就要对蚕匾和蚕橱进行彻底消毒,“‘一龄’到‘三龄’的小蚕非常容易生病,在此期间,除了白天喂桑叶外,晚上还要不时地查看温度和湿度……在这一个多星期里,每天都要忙碌十七八个小时,甚至寸步不离,非常劳心劳力,但当乡亲们把‘四龄’蚕宝宝带回家里饲养时,我就觉得非常开心。”

  看着父亲年逾古稀依旧忙着养蚕,子女们心疼不已。“儿子说家里条件不差,叫我别再这么操劳了,但我养了一辈子蚕,对养蚕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在我看来,这一只只蚕宝宝经我精心照料,健健康康地快速长大,并结出非常饱满的大茧子,就是最令我开心的事……这么多年,乡亲们对我这么信任,让我觉得再苦再累也值了!”金森林说。

  养蚕虽苦,但金森林乐在其中,他对一般农户收费低廉,对困难农户则免费代养,所以更赢得了好口碑。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王铮铮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