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这些“龙港第一”,感受全国首个“镇改市”的强劲脉动

2024-08-21 11:33:36 来源:潮新闻 记者 殷诚聪 孙坤 共享联盟·龙港 谢陈啦

  中国第一座农民城、中国第一个镇改市、中国第一个实施“大部制、扁平化”改革的县级市……

  自1984年建镇以来,龙港的名字似乎总能与“大胆创新、敢为人先”联系在一起。

  作为全省最年轻的城市,龙港撤镇设市以来又诞生许多“第一”,比如龙港市第一张身份证、第一家公办幼儿园、第一本房产证、第一个招引落地项目等。

  正值龙港设市五周年,浙江日报温州分社与龙港市融媒体中心共同开展“龙港设市‘第一’记忆”系列寻访活动,通过龙港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感受全国首个“镇改市”改革发展的强劲脉动。

  改革,是鲜亮的底色

  “编号330383202000001”。2020年11月26日,第一张盖有“龙港市行政审批局”字样公章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交到了中融鸿鹏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温积省手中。

  这标志着龙港市“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迈出了实质性一步,自此665个涉企审批全领域事项,全部“一章”搞定。

  中融鸿鹏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温积省 孙坤/摄

  三年多时间过去,记者再次采访温积省,他竖起大拇指,如数家珍地向记者罗列了此后的多项行政审批改革举措:“拿地即开工”“预验即投用”“竣工即领证”……让企业受益匪浅。

  无先例可循、无前路可依。撤镇设市以来,龙港实行“大部制、扁平化”行政制度改革,以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张智网管全域,大胆探索基层高效治理的新“打开方式”,为新生城市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徐玉侠。孙坤/摄

  “落户后,我的孩子顺利在龙港入学,我自己也找到了份好工作,福利待遇都挺不错。”来自瑞安的85后徐玉侠,是2020年龙港实行《关于全面放开龙港市城镇落户限制有关规定》后,将户口迁移到龙港市的“第一批人”。

  “来了就是龙港人。”新生龙港市推行全域市民化改革,不断深化户籍改革政策,如放开人才引进落户条件、放开“合法稳定住所”认定范围、放开落户地选择、新设投资和个人创业人员落户条款等,帮助新市民全面融入。

  据统计,龙港市现有常住人口47.16万人。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龙港以2526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位居全国县域人口密度第三,浙江第一。

  龙港。龙港发布供图

  无改革,不龙港。改革是龙港最鲜明的特质、最重要的使命。“镇改市”近五年来,龙港还先后实施6项国家级、38项省级改革试点,承担起为全国新型城镇化探路先行的使命。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

  “厂房证到手了。”2020年1月1日,温州新雅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拿到龙港设市后的第一本工业厂房证,公司负责人戴永达立即把这个好消息在公司群里分享。

  温州新雅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戴永达 孙坤/摄

  这本工业厂房证地址位于龙港世纪大道的新雅工业园内,由3栋标准化厂房组成。不久后,浙江禾风印业有限公司、龙港市华恩镭射科技有限公司就通过租赁入驻到了这里。

  “上下游就在上下楼,最远不过隔壁那幢楼。”四年时间过去,记者前去探访时,这两家企业都已升级为规上企业。

  龙港市华恩镭射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瑞晓(左)与浙江禾风印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启潘(右) 孙坤/摄

  “通过工业园区,带动上下游企业分工协作、联动融通,充分发挥龙港印刷产业集聚的优势。”“禾风印业”总经理陈启潘有感而发。

  作为“中国印刷城”,设市来,龙港吹响了“出城入园”号角,支持印刷包装产业完成空间大转移,企业数量迅速崛起,截至2023年底,全市相关市场主体40085家,年产值约200亿元。

  此外,龙港立足当地优势产业,不断探索“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创新联合体模式,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金田高分子材料研究院 受访者供图

  “欢迎你来金田高分子材料研究院。”近日,研究院副院长李东军带着记者参观一楼展厅。这是龙港设市后第一家由企业全资设立的研究院。2021年,当地新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金田塑业有限公司成立该研究院,并聘请我国高分子材料领域权威专家为首席科学家,可谓轰动一时。李东军介绍,通过对原料国产替代、高阻隔涂布等项目进行研究攻关,截至当前已累计新增销售额达3亿元。

  除了传统优势产业焕新发展,设市以来,龙港对于新兴产业的培育同样不遗余力,龙港瞄准新能源、新材料、数字化、智能化等重点产业开展“点穴式”精准招商。

  “我们可是龙港的回头客,今年落地的智能车锁生产基地项目,还成为了龙港重大项目开竣工仪式的会场。”浙江云端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史耀告诉记者,设市不久,该公司年产5万吨高强度汽车紧固件等系列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成为龙港设市后首个招引落地项目。

  浙江云端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孙坤/摄

  “2020年年底拿地,2021年建成厂区,2022年5月正式投产,比预期投产整整提前了一年。”回忆起第一次来看地,史耀感慨万分,他笑着告诉记者,基于第一次的成功合作,他们选择再次牵手龙港、实现双向奔赴。

  像“云端”这样的故事,频繁在龙港上演。设市以来龙港在传统招商模式上,探索基金招商、二次招商等模式,成功招引包含超百亿华润电力清洁能源、超50亿国电投异质结光伏电池等一大批“大好高”项目在内的亿元以上优质项目77个,总投资约502亿元,注入外资2.02亿美元。

  五年来,龙港规上企业数量翻一番,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增长近3倍。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1万家,每万人拥有市场经营主体数和新增数均居全省前三。去年,龙港GDP总量突破400亿元,较2018年实际增长33.5%,综合实力跃升至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第34位,先后获省政府督查激励、省投资“赛马”激励。

  民生,是改革的目的

  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增进人民福祉。龙港从渔村发展而来,城市建设起步晚,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设市五年来,龙港城市面貌以及人民生活品质有了显著改善。

  小奕。受访者供图

  随着“哇哇……”的啼哭声,2020年1月,一位叫小奕的女娃娃,成了第一个身份证以“330383”打头的龙港市民。如今,小奕已在当地一家公办幼儿园上学。

  “设市前,龙港没有一家公办幼儿园,今年9月1日,全市将有6家公办幼儿园同时开园,这变化太大了!”上佳幼儿园是龙港设市后第一家公办幼儿园,近日记者前去探访时,第一任园长杨丽云谈起变化一脸兴奋。

  民生事业是龙港设市后亟需补齐的短板,龙港探索建立全域统一的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以“教共体”为例,龙港与温州12所名校名园合作办学,如今新增学位2.66万个,学前教育普惠率从64.2%提高到96.85%。

  章圣贺点赞文卫路拓宽改造项目 孙坤/摄

  “这是设市后第一个重大拆迁项目,我是党员必须支持!”章圣贺的家在文卫路旁,他是第一批支持文卫路拓宽改造项目的龙港市民。设市初,仅20米宽的文卫路,作为龙港市的入城口之一,夹在宽敞的龙港大道与瓯南大桥中间,影响交通通行,更让城市形象大打折扣。为此,龙港上下众志成城,仅用了2个多月时间,完成了文卫路128间房屋100%签约和拆除。纵横交错铺就幸福路,设市来龙港交通基础设施数量不断扩大,内畅外快的城市交通体系初具规模。2023年,龙港完成交通投资23.7亿元,增长72%,增速居温州第一。

  金景发与妻子林女士、孙女 孙坤/摄

  “真的从村民变市民了!以前还有人说龙港没个城市样,现在我购物去附近商场,买菜去楼下菜场,周末带孩子去游乐场,生活幸福指数蹭蹭上涨。”拿到全市第一本房产证的金景发洋溢着笑脸。设市来,龙港推进“新城崛起、老城复兴、乡村振兴”,让城市成为美好生活的载体。如今,40多万龙港市民享受到了城市有机更新带来的红利。

  在城市书房选书的孔海燕 孙坤/摄

  “很惊喜!这里书籍更新频率高,品类多。过去依赖买书,现在打破不同阅读场所的壁垒,实现书籍全市通借通还,在城市书房借的书,孩子去学校就能顺带还了,很方便!”2020年9月,设市后第一家城市书房开馆,孔海燕成为到目前为止借阅次数最多的读者。

  龙港市龙跃路水塔城市书房 龙港发布供图

  为补齐文化建设短板,龙港还通过公开招募“城市合伙人”的方式,倡导企业、社区等多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空间建设23个,累计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5.7万平方米,节省财政建设运营资金近亿元。

  滚滚鳌江穿城过,入海风习习。正值当打之年的全国首个“镇改市”,势必还将创造更多个“第一”。

责任编辑:毕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