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讯 “我想结合家庭农场里的蚕桑生产,做点文化旅游,应该怎么做?”今天上午,面对上门指导的农业科技服务团,桐乡市石门镇建根家庭农场的倪建根抛出这样的问题。
春耕时节,走上现代农业之路的家庭农场主、种粮大户们更关注市场推广、品牌增值等问题。为此,桐乡300多名农技人员组成农业科技服务团,走向田间地头,开始“私人定制”式的服务。
在崇福镇芝村村的翠芳粮油农场,地里的小麦绿油油的;旁边一块地里,不少人正在平整土地。
“地是越来越容易种了,钱却没有那么好赚,净利润远远不如种水果高。”面对专家,农场主谢翠芳说出了自己的困惑。种地几十年,谢翠芳家从最初的2亩地开始,后来又流转770亩地成立家庭农场,如今亩产达到700公斤,还置办了包括插秧机、收割机在内的全套农机设备。
农技人员经过分析,给谢翠芳开了张“药方”:要提高效益,就要提高稻米的品质,扩大优质品种种植面积,多用有机肥,采用新型植保技术,发展生物防治、绿色防治技术等。
虽然5月下旬晚稻才正式下地,有了方向的谢翠芳说,有些品种虽好,但也存在风险,今年保守些,先从70亩扩大到100亩看看。原先一亩地用20包有机肥,今年计划增加到40包,同时减少尿素的使用量,然后在田间管理上再下些功夫。“初步估算,改善米质后,一斤米的价格能增加1块钱。”谢翠芳说。
在农资仓库,记者见到了一辆辆铮亮的拖拉机、插秧机。谢翠芳说,还有一辆在桐乡市检修,等清明后就要下地干活了。
比起其他的农场主,谢翠芳更早用上了电子商务。去年下半年,谢翠芳的儿子谢跃平创办了“米食米客”崇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注册了商标。仅半年时间,利用电商平台就卖出了5万公斤大米,价格都不低。
“私人定制”之外,面向普通农户的农技服务也丝毫不落下风。今天早上7时,桐乡市农经局和石门镇农经中心的近10名专家在石门镇的早市上摆了个摊,面向农户开展农技科普活动,并送出一些时令蔬菜的种子、技术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