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原创

乡村还能再回得去吗?(6)

​龙溪茶叶的缘份一一基于庆元东部乡村调研

2019-12-21 10:05 来源:微信公众号《绿谷随笔》  作者:徐峻

11.png

1

  这次庆元东部乡村行,在当年去的最多的龙溪乡居住了一晚。这里还是有一些抹不去的记忆。也是在这里,让我遇上一件会永久铭记在心的感人的事。

  龙溪乡仅是庆元东部11个乡镇中的一个乡,杭州驾车需要近8个小时。当年可能还要加倍的时间才能到达。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龙溪乡村民开始往外迁徙。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仅在平湖、嘉善定居的龙溪村民就有394户,1516人。

  这大概是龙溪最早转移出去的村民,是东部乡村在嘉兴居住最多的居民。这个群体最早是在两县平原租当地的耕地以种蔬菜为主,再在附近企业打工。后来用几万元买下当地农民的两层楼房,实现了异地奔小康。据说定居这两地的村民,现在的生活都很安稳,已经融入到当地居民生活中。事实上,嘉兴农民人均收入早就超三万元,是浙江农民人均收入最高的地方。

  2000年时,龙溪乡后洋坑村人均收入只有1990元,全村40%的人口外出打工谋生。笔者这年开始扶贫联系后洋坑村,三次去过该村。

22.png

  笔者当年与乡村干部交谈,了解到该村地处浙西南,温暖湿润,综合地理环境、气候、土壤和农业产业结构等因素,适宜种茶,上世纪七十年代曾经种植茶叶,当时该村附近山上还有百余亩几近荒芜的老茶园。笔者清楚的记得去后村山上看过老茶园。

  根据调研最后确定以发展茶叶作为产业扶贫攻坚的突破口,并承诺三年筹措扶贫资金20万元。由庆元县委宣传部协助督办实施,龙溪乡政府落实到后洋坑村发展茶叶生产,要求县农业部门做好技术辅导工作。随即,第一笔6万元扶贫款拨到了村两委的账户上。后洋坑种茶一事,就交代庆元县委宣传部杨贤高部长负责落实,自己则当“甩手掌柜”。

33.png

2

  2001年11月,笔者第三次来到后洋坑,专程察看了扶贫种植的茶叶,看到老茶农黄创裕3.5亩新种茶叶郁郁葱葱并有新茶采摘,由衷的给予表扬,但看到有些茶田参差不齐、从种植茶叶后失去管理,独根茶叶长到一人高,有些村民甚至偷偷地把补助的茶肥施到稻田里,有些村民看不到效益和希望。

  当即决定晚上召开村民大会,当年村里还有700多人。120人左右在学校操场听我的报告,大喇叭装在半山腰,用扩声器播出,全村人都可以听见。在会上宣讲种茶与致富的意义,坚定村民大田种茶的信心和决心。

  这大概是笔者唯一的一次给村民开大会,村民也是首次听这么大的领导给他们讲话。因而那天村民大会还是相当热闹的。18年后再进这个村,仍有老人记得当时情景。

44.png

  后洋坑村从2003年茶叶开始收摘尝到甜头后,村民已经很自觉地种植茶叶,到2006年茶园发展到604.5亩,茶叶效益也是从每亩五、六百元到每亩3000元甚至5000元以上。

  在后洋坑村吴世红的笔记本上,清晰地记录着这样一组数据,:扶贫资金,2000年村两委收到6万,2001年收到7万,2002年收到7万,三年累计20万元;全村茶叶收入:2003年15万元,2004年30万元,2005年70万元,2006年达到84.6万元,2007年春茶收入100多万元……

  有后洋坑茶叶的榜样,龙溪乡其它村也跟着动起来了,发展茶叶成为龙溪乡的主导产业。全乡拥有高山有机茶园2967亩,产值1000多万元,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品牌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茶叶已成为该乡富民增收的第一产业。

  弹指之间,18年过去。笔者这次再进龙溪乡,原庆元县委宣传部杨贤高部长是这次调研活动的总协调人。他说起有三位老茶农这次一定要见见我,感谢当年扶贫倡导种茶。他们坚持在进入龙溪乡的地界等我们一行。

55.png

  进入龙溪境内的交溪口村,我们一行车子刚刚停稳,就听到阵阵燃放鞭炮声,笔者根本没有想到纯朴的农民会用这种高规格礼节来欢迎和感谢。鹰峰茶厂杨道康,龙溪茶叶带头人吴远付,后洋坑村茶厂吴光亲,三位龙溪乡茶叶发展的功臣在路口等候欢迎,让笔者感动的眼眶也湿润了。18年后还能收获到这份沉甸甸的感情。

  当天晚上,吴远付在家里用一桌乡村最丰盛的家宴招待我们一行,听说为这顿晚餐老吴可是准备了一个月的时间,名符其实的野生山珍宴。大山里的农民纯朴感情,真不是城市人可以理解的,更不是笔者可以承受的。

  当晚住在杨道康舒适的民宿,第二天早上老杨又用野生菌面条款待大家。我们并没有为农民做什么,18年后农民还记得,用如此大礼来感谢,并如此热情来款待。无语言表,更无回馈。谢谢吴远付!谢谢杨道康!谢谢吴光亲!谢谢龙溪乡领导和村民!

  这里郑重的说明,笔者当年只是把市里筹集的20万元用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叫农民不要把钱分掉而是发展茶叶生产。仅此而已。后面所有的茶叶发展,都是杨贤高同志代为操劳,更是农民们自己勤奋辛苦劳动的结果。

  再补上一句,农民燃放鞭炮表示欢迎和感谢,从农民们称杨贤高同志为茶叶部长,我更认为是感谢杨贤高同志的。我仅是一位原则领导而已,他才是道道地地的“茶叶部长”。回到市里,遇到市委组织部一位领导,谈起此事曾感叹的说,组织上对干部的了解总是有局限性的。

66.png

3

  在龙溪乡曾去杨道康的鹰峰茶厂喝了一次茶。茶厂坐落在一座小山坡上,一间小屋和室外茶亭就立在绿油葱葱的茶园中间,举目望去群山连绵和茶园梯田尽收眼帘。好一个喝茶观景处。

  想起自己对乡村发展的遂昌茶园村两次感悟,都是源于脚下的龙溪,不尽感慨不已。

  当年我们居住的杨道康旅馆,主人杨道康听到我们发动农民种茶叶,便主动向乡政府要求承包鹰峰茶园。这次我们居住的民宿又是老杨创办的,历史巧合的如此神奇。在老杨创办的鹰峰茶山喝茶,在老杨的民宿吃着面条,仿佛时间钟摆停留在原点。

  记得当年的一个早晨,走出老杨旅馆散步看到对面乡政府墙上贴着一幅标语:加快步伐奔小康。笔者便问身边的县乡领导,在大山深处,农民如何加快步伐奔小康?后来一并问过几位县委书记同样这个问题。

77.png

  答案也是一样的:走出大山,到城里去,异地奔小康。这个观点一直追随自己十几年,并深深影响着自己十几年的农村经济报道。

  2015年春节,让笔者在遂昌茶园村有了第一次感悟:大山里的农民不尽然都要出去异地奔小康,把城市的消费需求、消费群体、消费市场引入到绿水青山,让自然资源转变为市场优势,让农民成为市场主体,随之一切都会发生变化。小康来了,财富有了。乡村迎来了千年等一回的机会。

  今年再次走进茶园小村,一个空心村已经变成一个资本打造的高端民宿专业村。这次让笔者有了第二次感悟: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为乡村创造一个永久留下来的兴旺产业和旺盛市场。这就是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      

  笔者把茶园村的两次感悟的成果,呈现给山东鲁商集团组办的乡村振兴高端论坛,呈现在所有乡村振兴教学之中,呈现在天南地北的乡村振兴的调研和指导上。这一切都是源自龙溪的那个早晨,源自龙溪的山水,源自龙溪的村民。

88.png

  龙溪红茶、绿茶“两片叶子”已成“品牌,“北有龙井茶,南有龙溪茶”。龙溪茶叶远销杭州、福州、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在微信朋友圈里,时常看到吴远付等茶农活跃在各大城市的茶叶市场。

  20万扶贫款撬动了龙溪茶叶乃至全乡茶产业的发展。但仍未阻止住乡村的空心化。

  龙溪全乡总人口只有390人,占户籍人口10%不到。后洋坑村,笔者当年广场开会的热闹早已消失。当年还有700余人,这次给笔者看到的全村村民名单只有70人。

  笔者在当年开会的村中心,遇到在一起养老聊天的十几位村民,清一色的老人。其中一位也曾参加过当年的村民大会。笔者与这十几位村民聊着天,想起18年前的村民大会。同个地方,一个热闹非凡,一个静寂冷落,晃如两个世界。心中不尽唏嘘不已。一个问题一直在叩问自己:拿什么来拯救空心化乡村?

  龙溪茶叶的山水缘份,串起18年的两端。仅以此小文记录,留下对龙溪的记忆。感谢龙溪!感谢三位老农!感谢杨贤高同志!

  祝愿龙溪茶叶飘香全国!祝愿龙溪走出空心化乡村!祝愿龙溪村民富裕安康!

99.png

  作者:徐峻 匆匆写于12月20日早晨


编辑:徐光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1999-2018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2019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