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於潜镇
浙江在线7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申思婕 通讯员 周丹丹)南宋绍兴年间,於潜县令楼璹绘制《耕织图》,一时朝野传诵,从此将於潜与南宋耕织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於潜镇是浙江省级中心镇,是临安区中部经济、文化、交通、商贸中心。一条高速、两条省道穿镇而过,给於潜镇带来了繁华与发展。今年,乘着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东风,於潜镇围绕“畅美於潜 耕织新城”的建设目标,努力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并融南宋耕织元素于整治之中,着力打造美丽幸福新於潜,扛起承担临安区“中部崛起”之重任。
畅美於潜
从去年的做通几条路到今年全域整治的理念转变,於潜镇展示了全面建设幸福家园的勇气和目标,基于中心镇定位及区位优势的卓越,於潜镇城市框架的相对完善也为於潜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截止目前,於潜镇以点带面,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中取得了不错成效。
“五纵五横”搭起集镇“骨架” 文化渗透注入鲜活“血液”
“五纵五横”、十条道路,是於潜镇打通城市发展脉络的基础,也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项目之一。
据了解,围绕“省级优秀规划”的严格落实,於潜镇本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涉及镇域面积近4平方公里,涉及4个村。为了将大面积的空间串联起来,於潜镇以集镇内“五纵五横”十条主干道为骨架,铺开整治蓝图。
记者到达於潜镇时,横向的人民街、潜洲街以及纵向的潜阳路、浮玉路已经在施工中,部分路段在整洁度上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於潜镇党委副书记裘国平告诉记者:“整治工作的开展,给於潜带来了极大变化,以人民街为例,这个被列为整治难点的区块也逐渐被攻破。”过去的人民街,道路狭窄、房子破旧,影响城镇面貌,为了解决人民群众期盼了几十年想要解决的问题,於潜镇从腾出空间入手,开启了一场“拆违战”。
从於潜镇政府楼上放眼望去,溪东路的完美蜕变尽收眼底。绿化带的提升改造,融入南宋文化元素星级厕所的建成,搭配着溪水潺潺流下,为於潜群众茶余饭后提供了休闲纳凉的好去处。融合了南宋和现代两种风格,将这座城市的古往今来,都浓缩在了这繁华的潜洲街上。
据了解,从年初到现在,於潜镇通过系统排摸,拆除了违规彩钢瓦、广告牌180多处,拆除违章建筑9.8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拆违275户。
拆违现场
整治工作融入文化元素是於潜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另一大亮点,为於潜镇的发展注入了鲜活“血液”。2016年开园的“耕织园”为农耕文化的传播创造了基地,营造了氛围。於潜镇在整治推进工作中,把南宋文化融入于街头指示牌中,镶嵌在建筑物上,使新城与古镇有着现代与过去的灵魂“对话”。
背街小巷重获新生提升颜值 集镇配套持续完善助力“崛起”
如果说主干道是一个城镇的面子,那么背街小巷就是城市的里子,它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关乎百姓民生,让你在不经意间,感受这个城镇魅力所在。因此,城市脉络的捋顺及梳理,也少不了背街小巷这些“毛细血管”的畅通。在於潜,大大小小的背街小巷近50条,让背街小巷“重见天日”也是整治中的一大重要工作。
背街小巷怎么治理?如何拆除违建?如何使得群众生活变得更为便捷?这一切,都在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於潜镇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有效方法。
党员干部带头拆、难点区块重点攻破。一条条背街小巷的改造,看似工程量不大,却涉及路面改造、地下管线铺设等许多环节,工序十分繁复。而且背街小巷就在百姓家门口,事关家家户户的切身利益,来不得半点马虎。
“拆”字当头,只有拆除违章建筑,才是背街小巷重获新生的第一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感染着普通群众,基于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共同目标,於潜背街小巷工作顺利开展。
镇政府所在地的金家村是於潜背街小巷工作的一个难点区块,过去雨天泥泞坑洼、晴天尘土飞扬,道路狭窄等情况影响着村民的日常生活,本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金家村的涅槃创造了有利条件。
另外,背街小巷的上改下工程也提上议程,一些藏在街面建筑背后的小院落,天空中已经看不到密密麻麻的“蜘蛛网”。不仅如此,於潜镇还开展了“道乱占”“车乱停”“低小散”等专项整治行动,城市秩序得到有效提升。
“目前的拆违工作和清洁工作完成后,下一步将重点把腾出的空间利用起来,打通路网,建造配套设施。”裘国平说。
据了解,作为临安中部的核心,於潜镇驻镇单位就有56家,医院、银行、派出所、工商等部门齐全。本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主要目标是通过规划引领、环境整治、节点打造、长效管理。彻底改善小城镇环境面貌,提升人居环境。
“预留出的空间,我们将建造停车场、公厕、农贸市场,目前已经做好3个停车场,还有2个在建设中。公厕新建了2个,有5个在原有的基础上改造提升。”裘国平说。
下一步,於潜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重点仍聚焦在大街大路的立面整治、强弱电上改下、各入镇口的打造、溪东路两侧景观提升建设、镇容镇貌六乱整治等方面,同时配合停车场、农贸市场等基础配套设施的改造提升,集镇四个村里弄小巷节点打造,通过镇村联动,全面建设“畅美於潜,耕织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