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按钮收听
50年代初,土改工作队怎么开展调查研究?
1950年代初,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发生了一场如暴风骤雨般的土地改革,它为农民们带来了生的希望,使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回头再看这场改革,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的巨大变化,在如今“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工作要求下,它还为我们今后开展工作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土地改革和调查研究有什么样的密切关系呢?
故事要从一位叫做戚淼初的老人开始讲起……
戚淼初的老家在杭县义桥,今属拱墅区康桥街道。1949年之前,义桥农民很少有自己可以耕种的土地,要种地吃饭,只有向地主租种。农民们一年苦到头,等地主收租以后,就所剩无几了。当年,戚淼初一家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在内,共有9口人,也是靠种租田过活。在老戚的印象中,当时最害怕看到的,就是地主来收租。
土地改革拉开序幕
1950年初,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在全省拉开序幕,而老戚的家乡义桥乡当时有十四个保,分跨运河两岸,河东八个,河西六个,有国民党党员十一人,三青团员一百多个,在当时是个典型的“封建堡垒”,因此也是浙江省八个土改典型试点乡之一。1950年10月,土改工作队进驻义桥各村,开始土改的摸底调查。
土地改革工作队下乡入户发动群众
据戚淼初回忆,当时土改工作队每天一早就来到村里,挨家挨户宣传土改方针,晚上在村委会召开全村土改会议,听取老百姓对于土地改革的意见。当时的会场比听大戏时还热闹,很多农户拖家带口来发表意见,坐不下就站着,听听土改的进程也是好的,等工作队回镇上休息时,往往已经是第二天凌晨。
翻身农民在愤怒控诉地主罪行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为了更好地完成土地改革,土改工作队开展了调查研究。根据浙江省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显示,这份调查报告主要反映了义桥乡第一村的情况,该村共108户,7个自然村,土改队6位同志,在此前后蹲点调查7天。
在调查开始之前,土改队先了解群众对此次调查的看法。他们发现有些群众以为这次是调查黑地,有些认为调查是为了预借公粮,另一些则认为是要缴农业税。
为了消除群众各种疑惑,顺利展开调查,掌握真实的情况,调查组采取了“大会宣传动员,小组思想酝酿”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召开小组长以上干部会议,说明调查的目的,打通干部思想,并强调干部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其次,召开村民大会,说明调查的目的,不是要东西、要捐税,而是为了要领导生产,便利土改,并叫主要干部在大会中表明自己对调查的态度;最后,各小组召开座谈会议,由小组长主持进行思想酝酿与动员。
在充分宣传和动员之后,再开始小组调查和自报公议,即首先登记小组长以上的干部。然后以自然村为单位,各小组开始调查,并配合干部分工到各小组,协助并督促群众登记首次调查完毕后,再召开贫雇农积极分子及主要干部会议,对个别有疑问户,进行复查工作,把重点放在租佃关系、劳动力买卖关系及借贷关系上。
浙江农民焚烧地契,欢庆土地回家
严谨而缜密的调查帮助土改队发现土改工作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比如有些群众对上报田产有顾虑,怕田好农业税要多收,又怕自己的好田在土改时要打乱平分出去。有些对买进的劳动力不肯说实话,认为雇工是剥削的,怕自己改变成分,主要表现在富裕中农及中农阶层。
面对发现的种种问题,土改队尽量调动群众集思广益。如土地等级评定就面临困难,一般上中下田的区分主要根据水源,但各村的具体情况不同,究竟哪几片田可以称为上田,哪几片是下田,没有一定的标准。最后一村由群众讨论决定,第一片至五片为上田,六片至十片为中田,十片以下为下田。此举避免了临时争执,拖延时间又增加顾虑的困难。此后,土改人员还认真分析调查的优缺点,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喜迎新生活
扎实的调查为土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资料,为土改迅速、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戚淼初一家就在土地改革中分到了不少田地,再也不用靠种赊租田为生。当时义桥各个村庄分到土地的农民,还集体到城里举行了一次大游行,庆祝新生活。
浙江农民庆祝土地改革
老戚回忆说:“记得那天天还没亮,我就被哥哥叫醒了,跟着全村人上乡里游行。大家喊着支持土改的口号,绕着义桥转了一大圈。路上还不时有人加入到游行的队伍中来,那可是我这辈子参加过的最大的一次游行。”
领到土地证的贫农合家欢喜
回顾历史,1950年代初这场土地改革,是一场消灭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的斗争,它为农民们带来了生的希望,使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土地改革后,浙江蚕农喜售春蚕
毛泽东同志曾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由此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基本经验和工作方法。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守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练好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让调查研究深入些、再深入些,扎实些、再扎实些!努力使调查研究真正在“了解情况、联系群众、为民办事、推动工作”的全过程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