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月15日,洞头全境彻底解放。
1950年“七七”保卫战之后,我军按照“敌占我歼、再占再歼,消灭海匪有生力量”的原则,三次进剿洞头岛,消灭了部分敌人后主动撤离,三盘区人民政府也撤退到大门岛。洞头及附近的霓屿、元觉、半屏等岛屿,为敌人所占据。
1951年11月,胡宗南进驻大陈岛,纠集残敌与我军争夺沿海岛屿,并命令 其“国防部第七纵队”司令王祥林率所部和“军官作战团”两个纵队约500人增驻洞头,与原来盘踞在岛上的“浙南前进指挥所”“江浙人民反共救国军”等残部沆瀣一气,扬言要在洞头建立十万兵力的军事基地,作为“反攻大陆”的跳板。
1952年1月部队庆祝洞头解放大会情景
为了粉碎敌人长期盘踞海岛、窜犯大陆的企图,解除浙南沿海的军事威胁。我人民解放军决定,以浙江军区一〇三师三〇九团、一〇五师三一五团配合作战,彻底解放洞头岛。
1952年1月11日下午5时左右,我主攻部队在温州军分区司令夏云飞、一〇五师参谋长刘金山统一指挥下,从龙湾、黄华、温州出发,直指洞头诸岛。当晚9时,三一五团的一营、二营分别在霓屿岛、状元岙岛、半屏岛、大瞿岛登陆,解决了洞头岛的侧翼之敌,保证三〇九团的侧后安全。三〇九团于9时40分在沙岙、洞头码头、鼻子尾登陆,向敌人发起猛烈进攻,将敌人压到了北烟台山。下午3时,三一五团抵达洞头增援,将守敌包围。次日上午8时,三〇九团向北烟台山的敌人发起攻击,用了两个小时就结束战斗,毙敌50余人。敌纵队司令带着军官作战团夺路逃入棺材岙,一面凭险顽抗,一面向大陈守敌求援。
棺材岙是个小孤岛,四面环海,潮水退了之后,须经过浅滩才有一条小路上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加之敌人预先在这里构筑了防御工事,明碉暗堡,交叉火力密布。1月12日下午5时,三〇九团八连率先向守敌发起进攻;13日凌晨2时,该团二连再次进攻。指战员们奋勇冲锋,前赴后继,均因潮水所限,山路狭窄,兵力无法展开,均未能成功。尔后我军重新拟定作战方案,一面加强海上巡逻,防备敌人下海逃窜,一面调军分区山炮连前来支援。
1月15日下午3时,我军向棺材岙守敌发起总攻。刘金山亲临前线指挥,三一五团七连为第一梯队,九连和三〇九团一个连队为第二梯队,配合作战。战斗开始后,山炮连集中火力对棺材岙的前沿阵地实施轰击,摧毁敌人的明碉暗堡。炮火延伸后,七连两个排率先冲进敌阵地,为后续部队开辟前进的道路,三排直插敌人后路。敌人全线崩溃,一部分残敌退至棺材岙村子里,我后续部队插进村子,一个院子一个院子同敌人展开争夺战,并消灭了想乘船逃跑的敌人。距总攻发起仅40分钟,我军就攻克了敌人的全部阵地,将胜利的红旗插上棺材岙的最高峰——观潮山。
棺材岙一仗,共歼敌324人,生俘敌“国防部第七纵队”司令王祥林以下530人,缴获迫击炮2门,火箭炮1门,轻重机枪21挺,高射机枪1挺,长短枪544支,各种子弹74600余发。浙江军区于1月20日发布嘉奖令,通令嘉奖解放洞头诸岛的各参战部队。
在激烈的战斗中,洞头人民群众积极支前,北沙、北岙、双朴几百名群众来到前线,帮助抢救伤员、送水送粮、运送弹药;桐桥村的近百名村民,还协助部队把山炮运上了山。
棺材岙战斗的参战部队之一三一五团,其前身为抗战时期活跃在山东枣庄铁道线上打击日寇的鲁南铁道大队,刘金山为第二任队长。这支部队在解放战争中编入正规军后,与兄弟部队一起,从山东一直往南打,渡长江,占南京,打杭州,进温州,所向披靡。棺材岙战斗是铁道游击大队的最后一仗,战后这个团在洞头岛驻守三年,再调防至南麂岛,在百万大裁军时裁减。
为了彰显我人民解放军解放洞头的功绩,纪念棺材岙战斗的重大胜利,经批准,将棺材岙改名为胜利岙。
1991年,洞头县委县政府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加强对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向全县党员、干部发出倡议,捐资兴建洞头县胜利岙战斗纪念雕塑。县委、县政府领导带头捐款,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师生热烈响应,慷慨解囊,共捐款8万余元。纪念雕塑于当年6月29日在观潮山奠基,次年建成。
纪念雕塑展现的是刚刚经过激烈战斗、屹立在胜利战场上的我军战士形象:手中紧握钢枪,目光刚毅有神,脚下是弹痕累累的土地,身旁是高高飞扬的战旗。身后,三角尖椎形的刺刀高高耸立,直上云天,象征着我英勇威武之师壮志凌云,所向披靡。1993年1月20日,在胜利岙战斗41周年之际,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池浩田上将特为纪念雕塑题词:“追随先烈遗志。开拓锦绣未来”。
观潮山于2000年10月建成“海霞军事主题公园”,成为当地群众和广大游客凭吊战场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胜利岙纪念雕塑则成为军事公园的代表性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