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医护提醒:“细嚼慢咽才是健康‘护身符’”

2025-11-14 15:54:48 来源:浙江在线 通讯员 邵静涛

  浙江在线11月14日讯(通讯员 邵静涛)“就因为吃枣时没注意,吞下了一颗枣核,差点闯了大祸!”躺在医院病床上,刚经历过急诊手术的患者王奶奶(化名)仍心有余悸。日前,淳安县一医院普外科成功为一名因误食枣核导致胃肠穿孔的患者实施了手术,目前患者已脱离危险,正在康复中。

  据了解,65岁的王奶奶平时喜爱吃枣,想着红枣能补气养血,每天都会随手抓几颗食用。事发当天,王奶奶在家中看电视时,边看边吃袋装红枣,因注意力集中在电视节目上,一颗红枣没来得及细嚼就整个咽了下去。“当时没觉得有啥不舒服,就想着枣核可能会随粪便排出,没太当回事。”王奶奶回忆道。

  然而,进食后不到半天,王奶奶就出现了腹部隐痛的症状,起初她以为是消化不良,自行服用了家中常备的胃药。但疼痛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愈发剧烈,呈持续性刀割样疼痛,还伴随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家人见状赶紧将她送往附近医院就诊。

  急诊医生接诊后,通过体格检查发现王奶奶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腹肌紧张,初步判断为急腹症,随即安排腹部CT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王奶奶的小肠部位有一高密度异物影,周围肠壁肿胀,腹腔内有游离气体,确诊为“胃肠穿孔”,而罪魁祸首正是那颗被吞下的枣核。

  “患者情况危急,胃肠穿孔后肠内容物已进入腹腔,引发了急性腹膜炎,若不及时手术,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医院普外科主任邵医生介绍,科室立即开通急诊手术绿色通道,迅速完善术前准备,为患者实施腹腔镜下探查术+肠穿孔修补术。

  手术中,医生在患者小肠下段找到了那颗肇事的枣核,此时枣核已穿透肠壁,形成一个约1厘米的破口,腹腔内有大量浑浊渗液。医生小心翼翼地取出枣核,对穿孔部位进行了修补,并彻底清洗腹腔。经过近2小时的紧张手术,患者腹腔内的感染源被成功清除,手术顺利完成。

  “枣核两端尖锐坚硬,消化道黏膜脆弱,异物进入消化道后,在胃肠蠕动的推动下,很容易划伤黏膜,甚至穿透管壁引发穿孔。”邵医生解释,消化道穿孔是严重的外科急腹症,典型症状为突发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腹腔感染、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较高。

  从县一医院了解到,类似的异物卡喉、消化道异物损伤案例并不少见。除了枣核,常见的危险异物还包括鱼骨、鸡骨、硬币、尖锐的坚果壳等。“老年人咀嚼功能减退、反应较慢,加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发生误食异物的情况;而年轻人则多因进食时玩手机、看电视、赶时间等,狼吞虎咽导致意外发生。”外科医生提醒,预防消化道异物损伤,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首先,进食时应专注,避免边吃边看电视、玩手机或交谈,做到细嚼慢咽,尤其是食用带核、带骨的食物时,要格外小心,将核、骨剔除干净后再食用。其次,老年人和儿童食用坚果、红枣、鱼类等食物时,应有家人陪同,儿童尽量食用加工后的无核食品。另外,一旦误食异物,出现腹痛、呕吐、黑便、呕血等症状,切勿自行催吐或服用泻药,以免加重损伤,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告知医生异物的种类、大小和误食时间,以便医生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

  “一颗小小的枣核,让我遭了这么大罪,还花了不少医药费。”王奶奶感慨,经过这次教训,以后吃东西再也不敢马虎了。医生表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饮食越来越重视,但往往忽略了进食方式的重要性。“细嚼慢咽不仅能减轻胃肠消化负担,帮助营养吸收,更能有效避免异物误食,是保障消化道健康的‘护身符’。”

责任编辑:毕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