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淳安:微创治疗为静脉曲张患者解决“小蚯蚓”烦恼

2025-10-28 15:10:14 来源:浙江在线 通讯员 徐鹏飞

  浙江在线10月28日讯(通讯员 徐鹏飞)前不久,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接诊了一位特殊的患者。他一进诊室就焦急地向医生展示自己的腿部,只见其腿上凸起的血管弯弯曲曲,宛如“小蚯蚓”,尤其是经过一天忙碌后,双腿酸痛难忍,症状愈发明显。经医生诊断,患者方大爷所患的正是常见的下肢静脉曲张,且需进行手术治疗。

  医生表示,很多人误以为下肢静脉曲张只是简单影响美观的“小问题”,实则它是一种需要重视的血管疾病。从医学原理来看,下肢静脉分为浅静脉和深静脉,浅静脉负责收集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血液,再通过瓣膜将血液输送至深静脉,最终回流心脏。而当下肢浅静脉瓣膜因先天发育不良、长期压力过大等原因出现关闭不全时,血液会像“逆流的河水”一样倒灌回浅静脉,导致静脉内压力持续升高。久而久之,静脉壁会因承受不住压力而逐渐扩张、变性,最终形成肉眼可见的“蚯蚓状”凸起,这便是下肢静脉曲张的典型表现。

  就医院临床数据显示,这种疾病并非随机发生,而是有明确的“高危人群”:一是长期站立工作者:如教师、售货员、交警等,站立时下肢静脉需对抗重力输送血液,瓣膜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易出现损伤;二是久坐少动人群:办公室职员、司机等长期久坐,下肢肌肉活动减少,无法通过“肌肉泵”作用辅助静脉回流,血液易在静脉内瘀滞;三是特殊生理状态人群:妊娠期女性因子宫增大压迫盆腔静脉,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肥胖人群则因体重过大增加下肢静脉负担;四是有基础疾病者:患有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的人,会因长期腹压增高,间接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诱发静脉曲张。

  普外科医生介绍,下肢静脉曲张的病情发展具有“渐进性”。发病初期,患者多在长时间站立后感到腿部酸胀不适,伴随轻微沉重感、疲劳感,休息或抬高腿部后症状会缓解。由于早晨起床时症状较轻,很多人会误以为是“劳累所致”,未及时重视。随着病情发展,双小腿会逐渐出现细小的“蚯蚓状”静脉团块,站立时尤为明显,平躺后会有所减轻,此时若及时干预,治疗难度低、恢复快。

  若病情持续进展至晚期,症状会显著加重。患者双腿站立后的酸痛感会严重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蚯蚓状”静脉团块会更加粗大、凸出,甚至融合成“青筋疙瘩”。更严重的是,长期静脉瘀滞会导致下肢皮肤营养障碍,出现皮肤干燥、脱屑、色素沉着(腿部皮肤变黑)等问题,部分患者还会出现 湿疹 、瘙痒,最终可能发展为难以愈合的腿部溃疡——也就是俗称的“老烂脚”。这类溃疡不仅疼痛剧烈,还易反复感染,严重时可能导致截肢,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痛苦。

  随着医疗技术的革新,微创治疗已成为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主流趋势。其中,大隐静脉主干腔内射频消融闭合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先进技术——医生在超声引导下,将射频导管插入大隐静脉主干,通过射频能量使静脉壁受热收缩、闭合,阻断血液逆流,整个过程无需开刀,仅需一个微小穿刺点。该技术相较于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疤痕小、神经损伤风险低、并发症少等显著优势。

  此次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为方大爷实施的“超声引导下双下肢大隐静脉射频消融+小隐静脉剥脱+浅静脉泡沫硬化剂闭合术”,便是“微创技术联合应用”的典型案例。手术中,医生通过射频消融处理大隐静脉主干,结合小隐静脉剥脱和泡沫硬化剂闭合细小曲张静脉,实现了“主干+分支”的全面治疗。整个手术基本无出血,仅用时40分钟便顺利完成,术后方大爷当天即可下床活动,第二天便康复出院,充分体现了微创治疗的优势。

  这项微创联合治疗技术在淳安地区的成功开展,不仅为当地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带来了福音,更标志着淳安县一医院普外科在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方面迈入微创时代。

责任编辑:毕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