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2025年浙江省“敬老月”活动启动仪式在杭州中山中路历史文化街区举行。全省首条“浙条街 那些年”银发街区也在中山中路正式开街。
这条承载着厚重历史积淀的著名老街,悄然发生了改变。从康养步道到长者专线,从老字号餐馆开发的适老化餐品,到引入智能穿戴、虚拟交互、康养科技等新产品的AI银龄智享体验馆,在这条长约2公里的街区里,依托适老化改造和多元业态打造,老年人的通行、消费、娱乐等体验将得到全面优化。
2025年浙江省“敬老月”活动启动仪式在杭州中山中路历史文化街区举行。(省民政厅供图)
为何为老年人“定制”一条街
近日,商务部联合民政部等8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这项惠民新政计划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目标,其中就包括打造500条“银发金街”,要求各地把养老服务作为便民生活圈的必备业态。
专门面向老年群体打造的银发街区,象征着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尊重,它是政府和社会关注老年人生活质量、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浙江则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截至2024年末,全省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27.36%。在这里,老年群体日益庞大,需求也呈现多样化。他们不仅关注生活必需品,也追求文化旅游、时尚美妆等服务消费。
72岁的周丽婷住在望江门,她总是想,要是出一趟门能把柴米油盐、衣帽鞋袜,甚至理发都一并解决就好了。62岁的高华喜欢打扮,但她找不到售卖老年人时尚服饰的线下店铺,所以平时只能网购“碰运气”。
老年生活,不只养老,还有“享老”。一个完善、贴心、便捷的银发消费环境,是更优质生活体验的基础。
环顾街区,已经不时能看到有老人三五小聚、有说有笑。他们笑着告诉记者,走在这里就像生活在社区之中,便捷又省心。
宏观而论,银发街区的建立也具有产业层面的意义。
坐落在街区中的银龄生活体验馆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馆中不乏智能穿戴、康养科技等领域的新颖产品,还拓展了美居改造、AI康护、社区团购、养老金融等服务版块。据街区所在湖滨街道党工委书记芮佳南介绍,该生活馆今后将与其他银发经济产业园形成“前店后厂”的协同机制,成为新产品的首发地和新服务的试验场。
打造银发街区促进的不仅是消费,也会推动当地银发产业优质企业聚集,激活当地医护康养文娱等多种业态升级。
老人在银发街区逛摊位。(省民政厅)
这条街有何不同
“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人还未到街口,就已经能听到悠扬的老歌。有的老人买菜回家之余,一边推着自行车,一边喝着刚在街上买的清火养生饮,神态怡然。
这条街区最大的特色显而易见——老人不仅多,而且充满活力。
东方造像馆门口,满头白发的摄影师正为身着旗袍的“老闺蜜们”留下影像。作为一个艺术惠老项目,这里会邀请老年群体在街区中参与拍摄。馆中还有利用AI数字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黑科技”,帮老年人解锁“把自己拍成手办”的全新拍照方式。
“我们要传递的是:时尚不是年轻人的专利,每个年龄段都可以定义自己独特的美。”芮佳南说。
以发展老字号经济为牵引,中山中路银发街区打造的不仅是老年消费聚集地,也包括银发文旅目的地、直播快销带货地、银发网红打卡点地等,旨在实现养老服务与文创相结合。
这正是这条街区的活力之源。
已经退休的卢长风,正在街区中的年轮茶馆担任“一日店长”。除了负责基本的经营,他还结合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了与客人交流书法的环节。他认为,老年人追求闲逸生活,正需要这样一个开放交流的场所。
作为茶馆的老年创客计划,“一日店长”机制拟邀请各种有故事、有热情的年长者来到茶馆,构建一个属于老年人的社群。茶馆中还设有直播区和公益文创寄卖区。这些寄卖产品皆来自老年人或相关公益团队。其中最年长的,已经有九十多岁。
记者发现,这条街区还有许多虽不起眼但别出心裁的设计。比如,街区中的孝亲商户会推出专门的银龄膳食套餐;路边摆摊的除了饮食,也包括养老保险和补助申请等服务;公交长者专线进行了专门的适老化提升,还添加了杭州话报站……
晚风吹拂,街上熙攘,歌声仍在持续。什么才是真实而舒适的生活?老人们的笑脸给出了答案。
街区参考杭州老茶摊文化设立休息区,老人们在此社交放松。(省民政厅供图)
从养老到“享老”
将分散的养老资源整合到家门口的一条街,中山中路银发街区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提供了可复制的微观范本,也承载着社会养老服务理念的变迁。
在这里,适老化不仅是硬件无障碍,更是触手可及的日常,是从“衣、食、住、行、乐、学、安”全链条适配老年需求,让老人可独立而有质量地生活。
在这里,老人自由社交、自愿学习、自主展示,从“被照顾者”回归“生活主导者”,让养老真正变成“享老”。
在浙江,关于“如何优雅老去”的探索不止于此。
今年10月初,在杭州西溪湿地畔,一座名为“银发西溪Mall”的综合性康养生活方式体验中心开始试营业。作为全省首个聚焦银发族的商业综合体,它集康养生活、文娱社交、智能设备体验、健康管理等于一体,让老人享受一站式服务。
去年5月,宁波“中华老字号”第二百货商店内搭建起银发社交空间“壹天俱乐部”,推出“百元一天聚”,提供两餐正食和不间断的文娱活动,凭借“好吃不贵,好玩不累”的理念悄然走红。
据悉,“敬老月”活动将持续至10月31日。“敬老月”期间,全省各地还将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开展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敬老爱老助老活动。
无论是量身定制的街区,还是针对性设计的商场、俱乐部,它们都藏着老年友好型社会的生动答案:所谓“老有颐养”,是让每位老人都能带着尊严与愉悦,在熟悉的街区里,把晚年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是让老人能骄傲地说,“我老了,但我的生活,比年轻时还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