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12日讯(通讯员 鄞卫萱)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护士节主题为“关爱护士队伍,守护人民健康”。面对群众期盼的高质量、人性化、多元化护理需求,结合智慧医疗的技术浪潮,鄞州区护理质量持续提高,护理领域不断拓展。
“ICU患者多为术后、昏迷或创伤重症,需长时间保持固定体位,局部压力集中易导致皮肤损伤。传统护理依赖人工定时翻身,费时费力。”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鄞州人民医院)ICU护士长郭丽芬介绍。2024年科室引入医疗电动气压翻身床垫,该床垫内置气压系统分30档调节,能根据患者体重(10-300kg)自动匹配减压方案,实现定时循环翻身,精准压力调控,避免患者局部皮肤持续受压。
“原本需要3-4名护士协作的人工翻身操作,如今通过一键启动即可完成。”郭丽芬表示,该设备的应用显著优化护理流程,降低褥疮发生率;护理效率提升,节省人力成本,护士可将更多精力投入病情监测与救治。
医疗电动气压翻身床垫
如果说智能翻身床垫解放了护士的双手,那么电子病历系统的智慧化改造则重构了护理的“大脑”。
“医院研发了患者安全预警模块,当护士录入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关键数据时,依托智能算法能自动完成多维度评估与风险值计算,实时生成动态预警评分并触发分级报警机制。”鄞州区第二医院护理部主任吴丹华介绍,“针对危重患者监护场景,系统实现了生命体征数据自动采集与智能归集功能,通过设备直连打破传统手工录入壁垒,不仅将文书书写效率提升至原有水平的3倍,更有效规避人工转抄导致的数据偏差与时效滞后。”
电子病历系统自动采集生命体征数据
在护理流程标准化方面,系统采用结构化表单设计理念,将评估项目、护理方案等专业要素转化为可视化操作路径。护士根据患者个体特征进行模块化勾选时,系统提供标准化护理指引,既保障医疗行为规范执行,又通过精准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智慧护理也插上科技的“翅膀”,跨越了医院的围墙。王大爷是东钱湖镇东福社区的高血压患者,近期因血压控制不稳定,钱湖医院社区护理团队为其配备了智能远程血压监测仪。通过物联网技术,王大爷每日三次的居家血压数据可实时传输至医院管理平台,由社区医生和护士组成的团队依托智能三色预警系统(红/黄/绿)动态评估风险,实现精准干预。
医护人员向市民介绍智能远程血压监测仪
这一模式是智慧护理的重要实践:以远程监测、数据互联、智能分析为核心,构建全域慢性病管理体系。护理团队还能通过AI智能随访系统,对出院患者提供个性化院后管理,真正实现“离院不离管、健康全周期”的闭环服务。截至2025年4月底,钱湖医院累计开展血压、血糖远程健康监测10万余人次,提供重点人群健康教育智能推送34万人次,全域院后随访(门诊\住院\体检)8万人次。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护理领域的深入融合,鄞州区正以‘智慧护理’为支点,推动护理服务向高质量、高效能、人性化方向发展,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护理体系,更好地守护群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