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锈带到城市绿芯,老杭州最熟悉的半山电厂华丽转身

2025-05-09 12:02:25 来源:潮新闻 记者 余雯雯 通讯员 潘艳 鲍圣慧

在杭州城北,半山电厂的五座冷却塔曾是杭州工业的标志物,被杭州人戏称为“五指山”。

2018年,半山电厂的去工业化改造工程正式开始,至2024年底全部完成。

曾经矗立的5座百米高燃煤冷却塔早已悄然变身,取而代之的7座20米高的“消雾型机械通风冷却塔”,如白色楼宇般融入城市天际线,27台巨型风机昼夜运转,让这座运行半个多世纪的老电厂完成了从“工业锈带”到“城市绿芯”的蜕变,成长为全国最美景观型花园电厂。

今天,杭州半山电厂媒体开放日活动上,很多人都发出感慨:走在这里,很像在逛公园。

“隐藏”冷却塔,工业地标变城市公园

走进半山电厂,很难相信这是一座仍在运行的发电厂:环状跑道串联起华电广场、伏特公园,工业风建筑与运河景观相得益彰,曾经的冷却塔旧址上,布置了运动场所和健身步道。不远处,八卦田里的桃树已结出了果子。

“我们用27座矮塔替代了传统高冷却塔,外观就像普通楼房,加上绿化遮挡和降噪处理,几乎感觉不到工业设施的存在。”相关负责人介绍,燃气电厂设备更紧凑,占地仅为燃煤电厂的1/3,北京太阳宫电厂等先例证明,工业厂区完全可以与城市共生。

排放数据比家用煤气灶更“干净”

从烧煤到烧天然气,半山电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通俗来说,燃气发电就像放大版的家用燃气灶。数据显示,相比燃煤发电,二氧化硫和颗粒物几乎“零排放”,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年碳排放量减少175万吨。而且每台机组都装有24小时在线监测系统,烟尘、氮氧化物等数据实时上传至国家和省级环保平台,定期在排污许可系统公开。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衣服,以前我们下班肯定一身灰,现在下班衣服、鞋面几乎没啥灰尘。”现场的一位电厂老员开心地说。

在现场,大家也发现,其实冷却塔偶尔还在“冒白烟”。

“这其实是水蒸汽,就像冬天保温杯冒出的热气,经风机冷凝形成,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现场的工程师解释,这种水蒸汽对周边居民来说,甚至可以当作大型加湿器,对空气能够起到加湿降尘作用。

至于噪声,除了紧邻拱康路交通主干道侧,厂界噪声监测值均达到国家标准,夜间噪声低于55分贝。

电厂变身 “城市能量站”

那么,发电后的余热去哪了?

目前,50℃左右的循环水经冷却塔降温后重复使用,未来这些“余热”将成为城市的“绿色能源库”:冬季可通过管网为周边小区供暖,夏季驱动制冷机提供集中供冷,还能为企业供应蒸汽和热水。

从理论上来算一算,电厂一小时发电量可满足4号线地铁全速运行12万小时,或者1342户家庭一年用电。

另外,电厂还实现了“废水零排放”。通过处理雨水、污水和设备废水,每年从运河取水490万吨用于循环发电。目前,电厂的行政楼已率先用上余热供冷供热,未来周边的智慧网谷、学校、居民区都可能接入这张“绿色能源网”。

从空中俯瞰,半山电厂里,灰蓝色厂房与运河步道相映成趣;架空线全部入地后,夜景灯光勾勒出建筑轮廓形成景观;拆除围墙建公园,公开排放数据接受监督,用余热温暖万家灯火……半山电厂以“开放与共享”书写着工业与城市共生的实践。

未来,这座友邻型电厂将积极赋能周边地块,比如,利用半山电厂的热力资源构建区域供暖等系统、提供稳定的生活热水及蒸汽,助推区域能耗水平和碳排放量的双降低。

此外,电厂周边的“生活服务包”也日益丰满,如一路之隔的育才大城北学校、浙大邵逸夫医院大运河院区等配套都会陆续上线。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