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缙云县双溪口乡的缙云县珍稀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将基地内的秀珍菇分拣装筐,门口的冷链运输车已经整装待发。
“这些新鲜菇品每天发往金华、台州、温州等地的蔬菜市场,都是采购商主动上门拉货,日出货量超2吨仍供不应求。”缙云县珍稀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蔡俊冲说。
菇棒架上鲜活的菇朵错落生长 图片源自源新闻
缙云县珍稀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现已在双溪口乡双溪口村、南源村建成76亩现代化种植基地。通过构建“工厂化+数字化+智能化”三位一体生产体系,据蔡俊冲介绍,今年合作社的产值预计在1500万元左右。
走进标准化种植大棚,智能温控系统正实时调节环境参数,菇棒架上鲜活的菇朵错落生长。“秀珍菇对温度、湿度、通风要求极高,过去全凭经验管理,现在通过两项核心专利技术实现了精准控制。”据技术员介绍,合作社自主研发的节能型种植大棚搭配“高温出菇水冷降温”和“4-氨基丁酸含量提升”两项专利技术,使菇棒成品率大幅提升,确保秀珍菇在高温期能够健康生长,产品功能性营养成分含量提高30%,单产效益较传统种植增长近1倍。
秀珍菇基地 图片源自源新闻
近年来,双溪口乡通过与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建立起从菌种选育、自动化装包到环境控制出菇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体系。“专家团队驻点指导,让我们掌握了工厂化菌棒制作、周年化栽培等核心技术。”蔡俊冲说,持续的科技创新,让每亩秀珍菇的产值突破20万元。
菇棒架上鲜活的菇朵错落生长 图片源自源新闻
秀珍菇产销两旺的同时,还带动了闲置劳动力就业。在包装车间,南源村村民王大姐正熟练分拣菇品。“每月的工资都很稳定,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王大姐告诉记者,像她这样的本地务工人员,合作社已吸纳100余人,每年发放工资总额达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