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停车位急需增加,但小区绿化也是必不可少。我建议留优去劣,尽可能在增停车位的同时,让小区绿化不打折扣。”
近日,在黄岩西城街道西苑社区新百合家园小区,一场由“社区合伙人”发起的关乎居民日常生活的“老旧小区改造行动”讨论会上,作为“社区合伙人”之一的该区住建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今年,黄岩西城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推动辖区单位党组织共商共建,探索“社区合伙人”“全科社工”等服务新模式,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等问题,推动“基层减负”向“智治赋能”转变,让基层治理更精准、更高效、更暖心。
“社区合伙人”激活治理新势能
新百合家园建设年份较早,小区停车位严重不足、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绿化带破损严重,大家改造意愿强烈。
小区怎么改?走什么程序?资金如何筹措?得益于辖区党组织共商共建成立的“社区合伙人”制度,小区初步改造方案全新“出炉”。
据悉,“社区合伙人”由社区党支部、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群众以及住建、行政执法、派出所等党建联建单位共五方力量凝聚而成,融合发挥“1+1+1+1+1>5”的联动效应,成立五方联动小组,推动党员作用更突出、民生服务更优质、社会治理新跃升。
“我们借助‘社区合伙人’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基层治理从之前的‘单打独斗’到如今的‘握指成拳’,从‘小马独拉车’到‘多马齐拉车’的转变。”西苑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於飒飒表示。
“全科网格员”解码幸福方程式
永宁社区独居老人李东春行动不便,社工何倩倩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老人想改造厨房、卫生间等设施,她立即与同事一起上门,为老人介绍补贴政策,助力老人公寓旧改新。
“有需要找社工,有困难找社工,有矛盾还是找社工,社区工作者就像我们居民的贴心人,让我们感到安心又暖心。”李东春充满感激地说。
以往,由于社区工作者岗位分工过于精细,虽在各自领域具备一定专业性,但面对复杂问题或同事临时缺勤时,工作衔接便容易出现障碍,居民办事常常面临“多头跑、反复问”的困境。为扭转这一局面,永宁社区大力推行“全科社工”培育计划。
一方面,该社区开展培训,帮助社工全面掌握社区工作所需知识。另一方面,实行岗位轮岗实践制度,让每位社工都有机会在不同业务分管线锻炼,切实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如今,永宁社区的社工们个个都是“多面手”,办事效率大幅提升。
永宁社区还将辖区细分为17个网格,每个网格都配备了专属“全科社工”。
AI云大脑织就智治新图景
在县前社区,社区工作者李听听正在一台智慧化一体机上为居民张玲峰办理峰谷电申请业务。上传证件、输入信息,不到10分钟,低压居民峰谷电申请就办好了。
在西城街道多个社区,智慧化服务不断融入社区生活,居民足不出户可把事办。他们通过线上打造智慧服务平台,开通“社区智慧服务”小程序,为社区提供党建、医疗、养老、就业、托育等一站式服务,将社区居民、党员、楼宇、商铺、车辆等信息批量录入智慧社区平台,达到“人、物、事、组织”的智慧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