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6日讯(通讯员 吴冰媛)11月21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正在召开,聚焦“智能向善,造福人类”,通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数字经济与平台经济,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张文宇应邀做客浙江卫视《今日评说》节目,对话主持人付琳,深入探讨“以人为本,智能向善”这个话题。
针对平台算法可能走偏,营造“信息茧房”,让算法沦为算计的行为,张文宇指出,没有人性的机器一定是危险的,只有人性的光辉才能确保机器与人类相向而行,一起向上向善。人工智能的传统三要素:数据、算力、算法,并不能应对人类文明与人工智能之间的新冲突与新融合,未来需要把人性这个要素也考虑进来,缺“心”的机器容易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以鱼丸举例,作为原材料的鱼就像是数据,灶火就像是算力,菜谱就像是算法,但店家的鱼丸好不好关键还在于水域有无被污水污染过、鱼是否新鲜,这考验的就是人性了。
张文宇认为,现阶段人类训练AI基本都是基于数据驱动的,因此,未来发展平台算法要用数据与人性双驱动的方法来训练AI,让机器在进化过程中学会人类的正确价值观,把优先权放在整个人类生存而不是自身生存上。只有为机器立心,人类方得立命;需要以善治促善智,确保平台算法的健康发展,使它成为安全、可靠、可控的赋能技术,并朝着有利于社会进步、生态和谐与文明发展的方向进化。
机不教,人之过
11月28日,由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余杭区政府、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于在余杭区未来科技城举办了“逐新驱动,质变未来——杭州平台经济发展20年巡礼”活动,张文宇应邀出席并作分享发言,他与阿里巴巴、网易、涂鸦智能等龙头平台企业代表一道,共同探讨了“数字改变生活,平台温暖城市”论题。
针对人们对于平台经济是否会损害实体经济的担忧,张文宇表示,平台经济本身就是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平台经济推动了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是城市经济的“领跑者”,并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若把高质量发展的平台经济比喻作一位健康小伙子的话,那么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硬科技创新就是骨头,“实体经济+产业数字化”就是肌肉,“虚拟经济+数字产业化”就是脂肪。如果骨头不硬、肌肉不紧、脂肪不均,就不是一个健康的平台经济体,就容易被卡脖子。
张文宇把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比喻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好了造福人类,用不好就是火灾;用好了会带来人类历史上新一轮生产力的大解放,用不好会成为人类社会雪崩前的第一片雪花。因此,要发展以人为本、智能向善、负责任的平台算法变得非常重要。我们都听说过“养不教,父之过”;而现在的AI就像孩子一样,若再不教化,以后会给人类社会的安全、治理、监管、版权、伦理等多个方面带来越来越大的风险和挑战,可谓是“机不教,人之过”。
当机器越来越像人,人要更像人
12月5日,张文宇受邀走进杭州四中江东学校,为全体高一学生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当机器越来越像人,人要更像人》的生涯规划演讲。800人的报告厅欢乐满盈。张文宇一如既往的“激情才情真情兼备,风趣幽默接地气”的脱口秀式演讲风格使现场欢呼声不断、爆笑全场,收获了20余次掌声。
张文宇指出,平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机协同与融合共生,因为AI无论如何发展,都取代不了人类的情感、人性和爱。机器擅长重复计算与统计推理,但无法真正理解真善美、以及构建在真善美准则之上的人类社会。当代学生要和机器比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共情心、跨学科协同推理能力等,成为智能机器的主人。他引用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来自1%的灵感和99%的汗水”,幽默指出爱迪生可能是穿越了,因为他居然能够预测到“随着ChatGPT敲开了通用人工智能大门后,99%的搬砖汗水将会逐渐被机器所取代,只有那1%的人类灵感是不容易被机器取代的”。
张文宇建议,在读书阶段,年轻学子要用基于自主学习的创新汗水去灌溉那1%的人类灵感——蕴含着人类灵感与人性光辉的基础创新、平台创新、内容创新、模式创新以及文理商工跨学科融合创新能力,提升自己的人机协同能力,并鹤立“机”群;当机器越来越像人,人要更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