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美丽城镇建设:锚定“五个现代化” 打造“提质加速器”

2024-10-17 17:43:17 来源: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10月17日讯(通讯员 陈玮)2024,台州市充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丽中国建设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五个现代化”为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打造城乡焕新提质加速器,谱写小城镇发展新篇章。

  坚持系统观念,强化规划引领

  合理规划建设时序。秉持以人为本,全龄友好;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联创联建,共富共美;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原则,根据台州市各县(市、区)实际情况,已制定了“2023年-2027年台州市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五年行动计划”。预计到2027年,持续打造60个左右省级示范镇。目前,台州市共有30个小城镇入围浙江省首批现代化美镇创建示范镇建设名单。

  打造好示范窗口。依据已出台的《台州市现代化美丽城镇重点区块建设指南》,落实各创建示范镇重点区块建设方案,谋划可实施的项目,充分发挥重点区块的示范引领,做到“面上成体系,点上出成果”。

  加强培训指导。注重城镇体检,深入一线调研,定期开展“三服务”工作,找准短板、精准开方。积极组织学习培训,提升各地美镇专班工作人员工作水平,进一步完善方案,提高整体建设、管理水平。

  实施设施提标行动,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提升市政设施品质。加大城镇路网建设,倡导“小街区、密路网”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强化“污水零直排”建设,深化推进农村生活污 水治理“强基增效双提标”,推动城乡污水一体化处理。加强推进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老旧设施检验及更新改造。

  提升交通服务能力。加快都市区周边城镇轨道交通、城际铁路、快速公交等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加快人口要素流动集聚。加快“台州一号公路”建设,推动沿海美丽城镇交通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发展。预计到2035年,构建以国家公路、省级公路为依托,规模合理、层次分明、功能相适、衔接高效的农村公路网络。2024年规划投资23亿元,实施农村公路大中修76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13公里。推进《台州市“和美乡村”》实施,分步打造具有台州特色的“1+2+9+X+Y”五层级美丽路网,提升农民出行环境和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台州“和美乡村 山海公路”全域发展。

  推进绿色低碳设施建设。提升小城镇公园、口袋公园及沿山沿路滨水绿化,完善城乡绿道网。发展天然气、水能、风能、光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加强新能源充电桩配套设施建设,开展绿色建造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实施服务提质行动,推进公共服务现代化

  提升城乡居住品质。小城镇因地制宜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积极推进未来乡村建设。统筹安排低效用地再开发、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三改一拆”、未来社区、美丽城镇建设、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和美丽城镇建设与储备土地前期开发等有机结合,发挥叠加效益,促进城市有机更新。预计到2027年,完成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工程10个,推进农村人口合理集聚。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台州全市竣工养老机构13个,在建17个,落实养老服务用房,全市新增“老省心”综合体32个,改造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26个(其中山区、海岛照料中心114个)。

  加强医养服务能力。目前已建成乡镇级康养联合体88个,乡镇(街道)覆盖率67.7%,指导各地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遴选28名专家组建市养老机构等级评定专家库,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经费从每家每年平均8万元提高到15万元。推进老年助餐工作。截至2023年底,建成1064个老年助餐点,全市助餐服务人次达到647.66万人次,加快推进形成“一县一品”格局。

  提高教育服务能力。以开放大学为引领,在每个县(市、区)建设开放学院,在每个乡镇街道建设一个社区教育中心,在每个中心村建设一个乡村技能服务站。重点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城乡新增劳动力培训、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等普惠性技能培训项目。

  实施产城融合行动,推进经济产业现代化

  通过激活存量用地建设提升特色小镇,加快产业能级提升。激活农业产业园、“共富工坊”等多类型产业用地。结合当下国潮、乡村旅游等融合业态,发展“农业+”“文旅+”融合型产业,多向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产业“无痛转型。”增强创新赋能,以强带强,培育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打造绿色工厂、未来工厂、未来农场等,推动产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新旧共进,加快经济价值提升以“浙江制造精品”为抓手,联动推进“千企创牌”工作,精选企业建立梯度培育库,完善品牌建设培育发展体系。依托“台州老字号”“百县千碗”等认定工作,加大镇域内本地自主品牌宣传力度。台州市农业农村局将继续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专项检查,切实保护品牌价值,进一步实现更多初级农产品精深加工走深走实。

  筑巢引凤,加快产城融合提速。台州市住建局将继续完善优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向外利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区位优势,为产业规模扩大织就“安全网”;向内完善工业邻里中心,优化人才入驻配套服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保障美丽城镇建设的连续性、持久性。

  实施风貌彰显行动,推进人文环境现代化

  塑造全域美丽风貌。指导乡镇(街道)综合分析把握城镇河湖水体、山体等生态保护与修复情况,因地制宜建设城镇生态廊道,打造最美滨海绿道、观景台、亲海栈道。坚持把美丽庭院建设作为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重要抓手,以多样性、低成本、易管理为原则,推动和美庭院“百千万”行动提档升级,创建和美庭院4万户。扎实开展市区交接地带、城郊接合部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治理。解决生活垃圾无序堆放导致的土壤、水源污染,加大对城镇居民生态环境改善措施。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整治“脏、乱、差”,搞好环境绿化、美化、亮化,做到街面整洁规范,道路通畅。完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通过设置垃圾收集点指导居民分类垃圾,落实桶边督导、桶边执法、实时监控、人工巡检和投放亭每日清洗除臭、每周精洗等管理制度,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常态化组织冬春季、爱国卫生月、夏秋季和秋冬季等系列行动。建立健全卫生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季报制度,涵盖各县(市、区)爱卫办实地指导次数、乡镇工作动员部署会情况、集中环境整治行动次数等。实行“每周—通报—排名、每月—考核—奖惩”,对整改情况实施动态销号,以正面激励与反面警示相结合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

  实施治理增效行动,推进综合治理现代化

  推动城、镇、村联动发展。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和乡镇公共服务功能,推进城镇和乡村片区化发展,构建全域覆盖、层级叠加、舒适便捷的5分钟社区生活圈、15分钟建成区生活圈、30分钟镇域生活圈体系,打造联城、联镇、联村的共富带。

  建强村级治理组织。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充分发挥调委会、保委会在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的重要作用。持续培育联勤工作站,平安驿站等平台,持续培育“枫桥式工作法”进一步总结推广“三化十二制”“民主恳谈”等预防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好经验好方法,不断深挖“和合善治”品牌内涵与外延,打造矛盾纠纷化解新品牌。

  健全长效发展机制。探索建立“投建管运”一体化可持续机制,推进环境卫生、风貌秩序、基础设施、房屋安全、公共安全等长效常态管护。建设一批符合当地实际需求的智慧场景应用,推动社区接入智慧服务平台,推进企业、社会组织、乡贤、居民决策共谋、发展共建、成果共享。

责任编辑:毕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