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13日讯(通讯员 徐泽标)9月12日,清湖街道驻村干部蔡朱鑫会同联村干部杨晓晨又一次来到清湖三村,一进村就直奔古镇航山绿道工程施工现场,这已是他们这个星期第二次到村里来了。“现在正值工程项目建设主战期,政府投了3000多万元资金,为清湖百姓办的一件大好事。为把好事办实,我们隔三差五就会过来看看,工程是否按期保质推进?工程是否按图纸要求施工?建设中遇到些什么困难和问题?”在清湖街道,像蔡朱鑫、杨晓晨这样每周至少两次深入到联系村,已经成为街道所有驻联村干部的“必修课”了。
“我们将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服务群众‘五星级’‘天花板’来打造,除了建好‘五区’规定动作外,另设的个性化、差异化区域更连心暖心。”清湖街道负责人介绍,今年,清湖街道深入实施以“建立智慧民情档案、定期上门沟通民情、为民办事全程服务”新时代“三民工程”,对照党群服务中心“接待办事区、会议培训区、文体卫健区、咨询议事区、休闲社交区”“五区”标准要求,清湖街道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大本营”,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退役军人服务站、残疾人之家等阵地资源,个性化建好产业服务区、乡愁体验区,用数字化赋能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尤其对民情档案进行数字化迭代升级,形成全量化新档案,做到一屏掌控、一网统管,在急难险重中有了信息支撑。
“智慧党群服务平台、‘178暖心驿站’等为民服务特色场所投用,更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清湖街道负责人表示,全街道推行的“178暖心驿站”服务新举措,让“一起帮、一起吧!”互帮互助暖心氛围更加浓厚。依托乡村振兴讲堂打造基层党员教育基地,引导党员群众、乡贤代表、网格人员自觉加入到为民服务中。做强清泉移民村就业讲堂、清湖三村清湖码头文旅讲堂,组织党员群众学习直播带货、非遗手工、书法篆刻等实用技能,全面提升农村群众致富能力。
“‘民情茶馆’架起了干群之间‘连心桥’,干部通过‘顺风耳’能及时听民意,掌民情、解民忧。”清湖街道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新时代“三民工程”,让“一日一值班、一周一集中、一月一沟通”成为街村干部工作常态。干部重点突出村级矛盾化解、经济发展、管理规范、民生服务等工作,并建立信息归纳上报、民情民意登记等闭环管理制度,尤其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驻联村干部都要亲临到场,及时妥善地进行处理,真正做到“联村”又“联心”。
“把干部锻造成治村‘行家里手’,让更多年青干部变‘压力’为动力,达到‘联心’促进发展。”清湖街道负责人表示,清湖街道在夯实“三民工程”“根基”的同时,引导干部会活学活用,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温馨温暖。新驻花园岗村“选调生”姜惠东可有点担心,压力较大,生怕自己难以融入群众。可一段时间下来,小姜深有体会地说道:“村里跑多了,自然与村民们联系多了,相处熟了,在“民情茶馆”里,听到的都是老百姓掏心窝子的话,工作开展起来,方便多了。”如今,小姜所驻的村各项工作富有特色,发展民宿,为村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渠道。
“重点工程项目‘清单化、表格化’工作进展,就是检验每位干部‘交办单、成绩单’。”清湖街道负责人如此说,接下来,清湖街道将用好“三民工程”“指挥棒”,加快城南拆迁安置楼砂石资源搬运、汽车城项目征迁后续工作及七斗安置地建设前期工作,做好“一县一县道”和睦段土地征收,童家村整体搬迁前期处理;江贺经济走廊项目征地拆迁(清湖区块)收尾、土地综合整治、古镇航山绿道、强村富民创业基地等各项重点工作,用“三民工程”“助推器”推动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