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26日讯(通讯员 陆心晨)5月18日下午,一位老人坐着电动轮椅来到了新埭公安窗口,“姑娘,我…我…哎呀我要干什么来着……”
工作人员马上领悟,这位老爷爷可能记性不大好,公安窗口经常会来一些这样的老人,听力或视力不大好,大多会有家属陪着,但也有不想麻烦家人,独自前来的,所以这里有一套专门服务老人的“绿色通道”服务。
户籍民警曹艺蕊请老人到一侧,一边安慰一边引导,老爷爷也想起来自己此行是为了重办身份证,也是因为自己记性的问题,原件丢失了。问清后,小曹立刻受理,安排老人家进入拍照、信息采集流程,一切完备,只等身份证制作完成后下发。“陈老先生,等证件到了,我们给您送到家里吧?”小曹说。
“好的,好的。”老人家满心欢喜离开了窗口。
没想到,接下来几乎每天下午,老人都作者电动车出现在新埭公安窗口。每次工作人员都会耐心解释:“老先生,证件办理好了我们会送证上门,您在家里耐心等着就好,每天开着轮椅来去真的不安全。”
三四次以后,陈老先生慢慢理清了,喃喃自语:“好、好,我…知道了,你们给我送。”这天临近中午下班,街面上车流多了,曹艺蕊担心老人不安全,通知所里警车送老爷爷回家,这一次,他真正记住了。
5月24日,陈老先生的证件终于下发到新埭户籍窗口,曹艺蕊第一时间上门,将证件送到了他家中。恰巧老人不在,陈老太太笑着说:“老头前几天还说心里记挂着什么没领,这两天却跟我说不用担心,证件到了会有警察给送上门,没想到是真的,辛苦你们了!”
“最多跑一次”政策在浙江落实多年来,新埭户籍窗口始终坚持以亲民、便民、爱民为目标,践行群众路线,厚植为民情怀,聚焦窗口服务“大民生”,推动户籍改革高效运行,全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规范化户籍窗口。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公安工作的暖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到了便利,这也赋予派出所基层工作更大的意义。
一、理念先行,真抓实干强担当。持续学习“最多跑一次”新政策,引导全体户籍窗口工作人员学习领会“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增强做好“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将全员纳入“最多跑一次”改革当中,实现“定人、定岗、定目标”,进一步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行动自觉。
二是措施上“再跟进”。在“最多跑一次”的前提下,抓好“容后、容缺”的办理制度,对于材料齐全符合办理程序的,先办理后审批;对于缺少非关键材料需要补齐的,先办理后补齐;进一步便利群众,提升群众满意度。推进“一窗通办”,将治安、交警等业务合并至户籍窗口,加强全警特别是窗口人员的培训,以基本业务技能、受理规范等为培训重点,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业务培训活动,提高民警辅警能力素质。
三是责任上“再落实”。制作责任清单,明确各项责任人。窗口工作人员定时汇报工作开展情况。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大力整合警务职能,延伸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