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19日讯(记者 陈丽丹 通讯员 黄坚毅 陈佳蔚 徐国庆)萧山区精品节目展演、“百姓大舞台 周末渔浦乐”、迎亚运村社篮球赛、全民阅读活动……4月17日到4月21日,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百姓的文化生活安排的满满当当,从传统文化、文艺表演到运动、阅读,老百姓圆了家门口享受优质文化服务的梦想。从4月到年底,随着“百姓大舞台 周末渔浦乐”的推进,义桥人每个周末都可以看一场文艺表演。
党的二十大作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为文化建设指明方向,“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作为渔浦文化发源地、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浙西唐诗之路的节点、钱塘江诗词之路的重要交汇口的义桥镇,如何彰显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的形象,不仅蕴含于城乡建筑和园林的风景,更在于人民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义桥镇党委书记莫勤恒说。几年来,义桥镇抢抓机遇,以文化兴镇为抓手,高站位、大视野、巧借力,使全镇的文化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推进“文化强镇”战略 激发百姓力量
“渔浦江山天下稀”。近年来义桥镇积极推进“文化强镇”战略,挖掘打造义桥特色文化品牌——渔浦文化,不断将文化力量注入共同富裕建设中,让文化真正成为义桥的魂、义桥的根。同时,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激发百姓内心磅礴的文化力量,持续擦亮“中华诗词之乡”“浙东唐诗之路”源头等文化金名片,不断挖掘人文内涵,美丽蝶变后的城市愈加迷人,映射出“腹有诗书”的儒雅内涵与气质。
4月18日下午,义桥老街早早座无虚席,群众欢聚一堂欣赏“百姓大舞台 周末渔浦乐”首场演出,百姓大舞台演绎的是义桥镇各村社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凝聚的是渔浦文化的百姓力量。
经常活跃在义桥乡村舞台上的新坝村戏曲队伍,带来一曲越剧《十八相送》;河西村陈菁颖的舞蹈《韵江南》,展示风光无限在渔浦,如诗如画;江湾城幼儿园老师的诗朗诵《链接真理的桥》,展示义桥革命斗争岁月,许贤幼儿园的孩子们表演武术《武魂》……
台上是一个个认真表演的身影,台下是一张张欢喜愉悦的笑脸。义桥镇26个村社将在2023年全年,持续进行“百姓大舞台 周末渔浦乐”精彩节目演出,每个周末都有精彩的表演。
百姓大舞台激发了百姓力量。在义桥镇罗峰社区,有腰鼓队、旗袍队、太极队、民乐合唱队等居民自发组建的队伍,还有架子鼓、吉他等青年少文化培训共建单位。社区将号召有才艺、有特长,想表演、敢表演、爱表演的居民和队伍参与其中,扩大表演队伍,展示健康向上的文化精神。罗峰社区相关负责人说。
搭台唱戏传承创新 讲好义桥故事
2020年在义桥镇文化站的支持下,新坝村组成了一支业余越剧爱好队,队员从5人发展到现在的20人,取名为水袖运河戏曲队。队员拜越剧专业老师为师,刻苦学习,如今字正腔圆的唱腔,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戏曲队徐引萍说,有一次在敬老院表演的时候,看戏的叔叔阿姨们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当我们要离别时,他们露出了难舍难分的面容,说道:“你们要经常来啊,我们会想你们的!”
百姓的认可是前进的动力,如今义桥“百姓大舞台”帷幕已经拉开,戏曲队招募越剧爱好者进行传帮带辅导,让优秀文化传承下去。
义桥镇罗峰社区陈霸说,老街广场作为百姓大舞台展演地,我们社区居民以后在家门口就能看到高质量的文艺汇演,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让居民感受到了当下的幸福,感受到了义桥的发展。
百姓大舞台文艺展演活动是义桥镇深化基层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品牌内涵的有益探索和创新。“我们第一次尝试将公益性的文化活动,由以往的‘政府搭台,政府唱戏’变成‘政府搭台,百姓唱戏’,为百姓提供一个文化展示、交流的平台,实现‘舞台梦’‘演员梦’,增强文化自信,富足精神生活。”义桥镇党委书记莫勤恒说。
丰富“精神新家园” 义桥如此解答
文脉有寻根之处,乡愁有守望之地,发展方有传神之笔。义桥镇将以推动渔浦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为目标,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如何更好地通过一场场“文化盛宴”,为义桥百姓打造“精神新家园”?义桥镇有了自己的解答。
注重理论指引。努力把里河周末大剧场打造成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大舞台。通过创新方式方法,让理论宣讲“活起来”“潮起来”,用“演、看、讲、悟”的沉浸式教育方式推动理论政策宣传更接地气、更具人气,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重贴近实际。文艺工作者要紧贴生活、紧贴乡土,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和内心,去感受去体验,创作出更多百姓喜闻乐见,更具情感体温,更具生活张力的舞台艺术作品。同时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发掘和推出群众文化的新人新作,不断促进周末大剧场的蓬勃发展。
注重打造精品。注重内外联动,提前做好文艺单位的对接与沟通;也要注重精品主导,尽可能提供有影响力的节目,持续提升周末大剧场的内容和品质。
文化根脉是一个乡镇的灵魂。义桥将始终坚持“文化兴镇”战略不动摇,在润物无声的熏陶中不断培育文化的优越感、植入文明的养成感,为探索新型城市发展范例贡献镇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