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廿八都美丽城镇建设 在孩子心中播下“非遗”种子

2021-01-01 11:20:45  来源:浙江在线 通讯员 郑雯倩 王俏芬

  浙江在线1月1日讯(通讯员 郑雯倩 王俏芬)剪纸、木偶戏、划旱船……位于深山中的廿八都镇,藏着许多优秀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美丽城镇建设开展以来,廿八都注重文旅融合,深入挖掘 “非遗”并加以传承,并在廿八都小学将这些非遗项目转化为课程,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种子”。

图片1.png

  将非遗纳入教育体系 让非遗后继有人

  “来廿八都教书以前,我从未想过,原来这里还有这么精彩的木偶戏。”廿八都小学校长唐水芬说,“非遗项目是瑰宝,对学校而言,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教育当地的孩子了解和学习非遗项目,让廿八都的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提线木偶戏自明代起便流行于廿八都,在文娱生活贫乏的年代里,是民众生活中绚烂的亮色。然而伴随着电视娱乐的兴起,曾经辉煌的木偶戏团遭遇了停演、散班的困局。“喜欢木偶戏的人越来越少,来学习木偶戏的人也越来越少。”木偶戏第18代传人金宗怀介绍,在他到廿八都小学授课以前,整个廿八都镇加上福建地区,学习木偶戏的不到20人。

  为此,2018年,金宗怀来到廿八都小学,希望能够教孩子们学习木偶戏。彼时,全市中小学开发校本课程正酣,金宗怀上门寻找教学机会正好与苦于不知该开发何种特色校本课程的廿八都小学一拍即合,6月,金宗怀与廿八都小学签订协议,约定由他每周来学校授课。当年9月,在经过研究后,学校决定在四年级开设木偶戏课程,在孩子们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再由金宗怀根据孩子们手指的灵活度、唱腔的稳定度进行选择,最终确定了5名孩子成为第一批学生。

  自此,每周五下午的拓展课时间,这5名孩子便一直跟着金宗怀学习,从唱腔到节奏、从提线到走步,一板一眼,半点不含糊。经过近两年的刻苦学习,5个小徒弟已经基本“出师”,从学校汇演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暨“春泥计划”十周年展演再到省级舞台,各处都留下了小徒弟们的身影。“原来是担心无人学习,木偶戏会断在我的手里,现在我的‘小徒弟’已经有了自己的‘徒弟’,木偶戏后继有人了。”金宗怀开心地说。

  除了木偶戏课程外,该校还开设了剪纸、划旱船等特色非遗校本课程。“孩子以后可能会选择其他职业,但学习过的非遗课程,会成为他们的一项小技能。”唐水芬说,“非遗文化后继有人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也许以后他们也愿意回来继承这项技能,那我们开设课程的目的就达到了。”

  以创新为非遗赋能 用创意让非遗腾飞

  “剪纸需要耐心,木偶戏则基本以传统唱腔为主,词也生硬,对于孩子们而言比较难懂难记。”唐水芬介绍,“我们一开始都是录了金老师的唱词和音乐,孩子们练习的时候就跟着录音走,基本上就是背景音配上孩子们的‘无声木偶’方式演出。”

图片2.png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表演木偶戏的过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唐水芬和学校的老师们花了不少心思。“孩子们对唱词不懂,我们就用原来的曲加上孩子们比较熟悉的内容,重新编写唱词。”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加入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内容,让唱词有了新变化,更具有教育意义。“虽然说非遗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保存的内容,但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符合现代教育的内容,不仅更容易让孩子们接受,也能让它更有生命力。”

  适当的创新就是对非遗文化最好的传承与保护。该理念除了适用于木偶戏课程以外,在该校的特色剪纸课程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由于学校规模较小,该校一直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为了能给孩子们更好的美术教育,2008年,该校将原本任教于幼儿园的衢州民间工艺大师涂娟老师请到学校担任学校的美术老师,开设具有廿八都特色的剪纸美术课程,每周在每个班级开设两节剪纸课。

图片3.png

  “其实很多孩子比较好动,剪纸又是需要静下来创作的艺术。”涂娟介绍,为了让孩子们爱上剪纸,学校的老师们和她在教学上做了很多调整。“孩子们喜欢的动画形象、小动物,甚至是‘南孔爷爷’都能成为我们剪纸的素材,孩子们也逐渐爱上了剪纸。”

  2017年,该校还以“最美遇见”为主题,研究实施关于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完善以剪纸文化艺术传承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在涂娟的带领下,不仅是学校里的孩子们爱上了剪纸,老师们也纷纷加入到剪纸艺术的创作队伍中。默默耕耘迎来了收获,该校学生戴杭英在浙江省剪纸比赛中获得省三等奖;师生及家长参加市教育系统“庆七一”剪纸大赛获得7个一等奖;学校老师剪纸作品参加市工艺精品展……唐水芬笑着说:“现在我们学校里人人都会剪纸,个个都有作品。”

  “学生老师”带学生 让非遗课程延续不断

  虽然如今非遗课程已成为廿八都小学的常规课程,但是如何让它一直延续下去,却是老师们思考得更多的问题。为此,唐水芬提出了让“学生老师”带学生的教学模式,即由老师在一旁指导,已经基本能“出师”的学生当老师,为刚入门的学生授课,唐水芬说:“这样做既能借助‘前辈’们学习的经验,让他们少走弯路,也让这些当老师的孩子体会到当‘老师’的成就感,更加爱上自己学会的非遗技能。”

  2018年9月,该校首次将旱船纳入校本课程,请来本地划旱船民间艺人来学校授课,经过一个学期的刻苦学习,参加学习的孩子基本已经出师,能够穿上戏服,拿着道具登上舞台为观众送上一台完整的旱船戏。于是,第二个学期开始,便改由学校副校长——土生土长的廿八都人刘华英在一旁做指导,孩子们自己练习为主。在此之后,当新一批学生学习划旱船时,该校由已经基本“出师”的学生当“老师”,去教新生,老师只在一旁充当辅助。“一开始我们也有点担心,怕教学效果不好,但是没想到这些孩子们当了‘老师’,都特别有耐心,教得比我们都好!”刘华英说。

  除了旱船课以外,如今该校木偶戏的教学课程也基本由“出师”的六年级学生去当“老师”,金宗怀则在一旁指导。“‘学生老师’带学生,让他们在教中学、在学中教,不仅能更快掌握木偶戏的技巧,更能保证木偶戏课程一直在学校里延续下去。”唐水芬告诉记者,现在由学校老师们自主编制的非遗课程校本课本电子稿也已经基本完成了,后续将继续借助“学生老师”带学生的模式,利用好校本课本,上好每一节非遗课,“希望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我们廿八都小学的每个孩子,都能唱一曲木偶戏,说一口家乡音;能剪一幅家乡景,编一个山乡梦;能划一次岸上船,做一回戏中人。”

  “让地域文化特色为学校课程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这就是我们廿八都小学坚持非遗课程的意义。”唐水芬表示,未来将开设更多带有廿八都文化印记的特色课程,让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经典传统文化,把廿八都这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烙在每个廿八都孩子的记忆里,更能跟着他们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编辑:连晓佳

城镇原创

萧山南部三镇共筑“美镇圈” 抱团突破发展壁垒 德清新市镇宋市村捕鱼节收网,都是胖胖的白鲢、包头鱼 顺利完成“百镇样板”目标 浙江美丽城镇建设首战告捷 余杭五常:老旧小区迎改造,美丽城镇焕新颜 湖州吴兴织里镇成功创建美丽城镇省级样板 上虞谢塘镇:创新基层治理赋能美丽城镇,打好专属文化品牌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