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市天天说 

激活文旅体“融合因子” 激发全域旅游新活力——回眸“十三五”喜看平阳“五年之变”

2020-12-22 11:56:24 来源: 浙江在线 通讯员 杨洋洋

  引言:
  从2016年到2020年,这五年,是温州平阳经济新增长极多点开花的五年;这五年,是温州平阳城乡融合发展稳步推进的五年;这五年,是温州平阳绿水青山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五年;这五年,是温州平阳交通大发展的五年;这五年,是温州平阳百姓生活越来越美好的五年。回眸“十三五”,看平阳如何激活文旅体“融合因子”,激发全域旅游新活力。

  浙江在线12月22日讯(通讯员 杨洋洋)浙江省平阳县昆阳镇鸣山古村,绿水环绕,白墙黛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村。每逢周末,村办公楼至鸣山桥沿线的鸣山非遗文化创意街区内便热闹起来,来此品尝美食的人络绎不绝,而且还能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蛋画、木偶戏等。

  “一些游客在这里看了蛋画,觉得新鲜好玩,我便会手把手教他们。”市级非遗传承人叶立辉说,游客根据喜好选择作画题材,创作一件蛋画作品,约半小时,收费50元。“干这行,既是自己喜欢又能增加经济收入,去年大约接待了数万名游客。”

  鸣山古村已成为平阳文旅融合发展的网红“打卡地”之一,其也是平阳县大力推进文旅体融合工作的一个缩影。

  2019年以来,平阳县立足“诗和远方”谋篇布局,激发改革发展的新引擎,协同文化、体育、旅游一起发力,在打造项目工程、红色文化旅游推广年活动、全域旅游品牌创建、擦亮体育国字号金名片等多方面工作上亮点频出。去年,该县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9.8%,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增长0.46。

  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正在平阳绽放出绚丽的火花,产业兴盛,人民获得感、满足感也不断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全民共享文化生活

  90后上班族黄小小靠在窗边,安静地翻阅书籍,偶尔抬眼看到窗外人来人往。彼处喧闹,此隅宁静,这里是鳌江银泰城市书房,琳琅满目的书刊资料,匠心独具的内景装饰,充满活力的植物点缀,氤氲飘香的咖啡香气……这些都是黄小小钟爱这里的理由。

  鳌江银泰城市书房是平阳县首家三方联创、打造“商业综合体+阅读”模式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书房内集鳌江非遗展示区、儿童阅览区、一般阅览区、休闲区、廉政阅览区等五大功能区于一体,功能齐全、温馨宜人,是闹市中的“静土”。此前,其以优质的环境氛围和便捷的自助服务,上榜了温州市“十佳城市书房”。像这样浸润书香的城市书房和百姓书屋,在平阳已建成投用13个,成为了当地文化“新灯塔”。

  城里有城市书房,村里也有艺术团。近日,鳌江镇梅溪社区凤里文化礼堂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和剧专题演出。打击乐表演《和剧头通》、奇巧案选段《装疯》、二胡演奏《三花子》……当晚演出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这种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的活动模式,始于2018年。当年5月,平阳县成立了温州市首个乡村艺术团——昆阳雅山元洲乡村艺术团。乡村艺术团土生土长,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团员,大家喜欢什么就演什么。

  每个乡村艺术团特色各异,可以说是“一村一品”,比如青街乡王神洞村乡村艺术团就包含南拳队、婚嫁仪式队、竹竿舞队等,艺术门类颇有当地民族特色。

  “乡村艺术团的组建,极大提高了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也有效破解了送文化供需错位的难题。”平阳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王扎艇介绍,艺术团的一步步发展体现了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并成为平阳县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一张文化名片。目前,当地共有乡村艺术团256支,成员达13452名,举办活动及培训1761场,实现全县453个村居(社区)全覆盖,创温州之先。

  新文化艺术中心建成投用,平阳木偶生态文化园主体结构施工,苏步青励志教育馆人流涌动;百姓舞台、城市书房、百姓书屋、文化驿站、乡村艺术团等项目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放眼平阳,一个遍布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一份份温暖人心的公共文化服务,给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探索红色旅游发展道路

  构建全域旅游格局

  浙江省AAA级景区村庄、温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平阳县首届十大历史文化名村……平阳县凤卧镇凤林村书记郑书寿,见证了这个偏远山村到“网红打卡地”的转变。

  作为中共浙江省一大会址所在地,凤林村是远近闻名的“浙江红村”。一如其他革命老区,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凤林村,曾经山路崎岖,经济落后。但近年来山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4月,温州指南针国际旅游有限公司来到村里参与开发投资,为实现红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民间资本的活力。

  “红色”牌是革命老区可利用的最好资源——该村联合指南针国旅有限公司打造凤林村红培研学基地品牌,依托中共浙江省一大纪念园、闽浙边临时省委及红军挺进师驻地、郑海啸故居等革命胜迹,将凤林园民宿、浙江红村研学营地、红军饭店等项目串点成线,推动凤卧旅游“食、住、行”一体化发展。

  郑书寿介绍,通过村里与民间资本联合开发的形式,项目盈利按照合作社、入股农户、集体经济占比进行分配,从每年的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有力推动了当地的红旅产业发展与农民创收增收,实现了红色旅游的“资源变现”。

  平阳被誉为“浙江延安”,曾是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红军挺进师的活动中心。王扎艇说,“十三五”以来,平阳依托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践行“两山”理论,推进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崛起,将红色旅游与山区经济、休闲度假、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平阳特色的红色旅游发展道路。

  其中,“一核两点三线”红色景区建设大力推进。“一核”即省一大陈列馆改造提升工程;“两点”即省一大马头岗二期工程项目、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纪念园和浙江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示范基地;“三线”即水头至凤卧红色旅游主干道、57省道复线水头至红军桥红旅漫步道、冠尖至马头岗红色旅游记忆道。

  如今,来到平阳的游客不仅仅停留于山水风光,还跟随着红色足迹,在一块块石砖、一条条街巷、一栋栋老宅中,穿越历史长河,感悟革命精神……而以红色文化旅游为重点,平阳在区域旅游品牌创建上持续发力。截至目前,已创成了105个景区村,其中20个3A级景区村。2017年,平阳被列入第二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名单,腾蛟镇被列入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培育名单,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申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已通过景观资源评估。

  擦亮体育国字号金名片

  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鳌江镇振兴街22幢,宽敞的健身房内配备了数台跑步机、椭圆机和坐式单车等20多件器材,还有瑜伽室、排舞房等,不少人正在认真训练、挥汗如雨,一派热火朝天的锻炼氛围。

  这是市民陈宇最常去的健身房,专业的服务和实惠的价格是吸引他来这个健身房的主要原因。“还有专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为我们进行器械使用指导,不怕自己瞎练损伤肌肉。”

  这是平阳县首家百姓健身房,去年3月正式开业。“自对外营业以来,这里的每天人流量平均在30~40人,有时候能达到60人左右。比如周五、周六,人流量会比较多。”健身房工作人员介绍,健身房开放时间每天不少于8小时,市民可根据自身健身需求办理健身年卡、月卡或次卡,次卡仅需2元。而且,还会不定期安排力量训练、有氧操舞、公益培训等健身讲座、技能教学等配送服务,市民能定期在此进行体质检测,了解体重、体脂、肌肉含量等。

  “‘百姓健身房’是省市体育民生实事体育项目之一,全市总共建成2.0智能版系统百姓健身房10个,其中平阳就占8个,每个健身房投入资金60万元,竣工数量和投入经费都排名全市首位。”平阳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群体科科长周建伟介绍,因疫情影响,百姓健身房下半年才开放,目前开放的百姓健身房人流量已达到2万人次。

  身边的体育设施多起来了,这是近五年来平阳老百姓最直接的切身感受。今年,平阳县就实施了12个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新建2个笼式足球场、14个百姓健身房、1个多功能运动场、1个拆装式游泳池、3条登山步道,体育民生实事资金投入为历年来新高;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2平方米,全市第二。

  作为“全国武术之乡”“全国象棋之乡”,手握两张国字号名片的平阳,近年来也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动静皆相宜”的体育发展模式。“谢侠逊棋王杯”全国象棋公开赛、中国南麂国际海钓节、中国·温州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等众多体育赛事落户平阳,与旅游结合,为游客呈现了不一样的体验。

  文化提炼品牌、旅游创新发展、体育打造形象。走向“十四五”的新起点上,平阳将积极探索文旅体融合亮点,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着力打造平阳文旅品牌,擦亮体育国字号金名片,为平阳“文化+旅游+体育”发展模式增添更多新的注解。

责任编辑: 潘洁
相关新闻
分享到:
版权说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浙商网消息"的稿件,均为浙商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浙商网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浙商网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0571-85311044
260*120img 260*150img 260*150img